王平忽然好奇地問道:“剛才你講到:第二次同學聚會費用,是由吳洪濤和張森林倆人共同承擔的。由此看來,這兩位仁兄混得不錯啊!

齊湘義回應道:“現在吳洪濤同學是一家建築公司的經理,張森林同學則經營著一家紡織廠,都是我們同學中的姣姣者″。

王平聽後笑著說:“真是不可思議!你還記得當年教化學的張老師說的話嗎?”

齊湘義疑惑地反問:“當年張老師說什麼來著?我怎麼忘了呢?\"

王平笑著說:“那時吳洪濤和張森林是同桌。有一次發化學試卷,張老師舉著他們二人的卷子,來到他們桌前說道:你們二人真是一對難兄難弟啊!一個考了五分,一個考了四分。一百分的試卷,你們倆合起來不到十分,厲不厲害呀?不是曾引起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嗎?

齊湘義聽後笑的前仰後趴地回應道:“想起來了,你別說他們二人在學習上,還真是勇奪全班的倒數第一和第二啊”。

二人拍著大腿笑出了聲。

笑完後,齊湘義接著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別看他倆學習不怎麼樣,但是掙錢的本領卻很厲害,很了不起!他們都具有吃苦耐勞,靈活多變,處事圓滑果斷,情商高。敢闖敢賭,善於利用關係,有經濟頭腦和管理能力,是創業型的老闆人才\"。

王平點頭贊同道:“這說明有文化知識的人,不一定有開拓、創新的能力和賺大錢的本領。而真正有本事的人,並不需要學習太多的理論、文化知識。他們本身就具有經營管理的潛在能力\"。

齊湘義介紹說:“吳洪濤高中畢業後,回家成為生產隊的社員。他善於結交村裡的領導幹部。在當時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下,他瞅準了時機,自告奮勇地向村領導請纓:組建一支建築隊伍,為本村建築新房子而貢獻力量。

在本村建平房累積了經驗後,又去周圍鄰村幫建新房,從中收取佣金。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他又到縣城的廠礦企業,去承攬建築小工程。

再後來開始學著建築職工宿舍樓房,接的活越來越多,隊伍規模也越來越大,他在縣城裡闖蕩成一名響噹噹的人物。

國家整頓建築市場後,他的這個私營建築公司,只能掛靠到縣建築公司裡面,而經營業務還是靠自已去承攬。

吳洪濤就到處託關係、找熟人,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他都硬著頭皮去結交。

在這期間,他也吃過虧上過當,但他咬著牙硬挺過來了。後來傍上了咱們的同學孫曉雯。

孫曉雯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縣裡城鄉建設局上班,曾坐到副局長的位置。

她給了吳洪濤不少幫助,而吳洪濤也投桃報李,給了她不少好處”。

王平聽到這兒問道:“孫曉雯同學應該工作生活的很好吧?

齊湘義回答:“按理說能坐到副局的位置,有權有勢,應該是比較幸福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她老公卻在十多年前患病去逝了,五十歲時成了寡婦。現在她和自已不爭氣的兒子一起生活,也許她掙了不少錢,但是為丈夫治病也花了不少。又攤上這麼一個遊手好閒的兒子,卻整日花天酒地,吃老啃老。與社會上的街溜子扯在一起,沆瀣一氣,到現在也沒有娶上個媳婦。

孫曉雯苦苦規勸,她那兒子也聽不進去。古人講:養兒防老。孫曉雯卻養了個今世來討債的。哎一,這就是命啊\"。

王平聽到這兒,不勉也隨著哀嘆了一聲:“家門不幸!”然後又問:“吳洪濤掙了那麼多錢,他的家庭生活應該不錯吧?

齊湘義回應道:“我經常和吳洪濤、張森林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對他們的情況是一清二楚。

吳洪濤闖蕩這些年,掙了大錢。在感情生活上也就飄了起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