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公平的,它對每個人都是一週七天,一天二十四個小時。

除了休假和睡眠,韓林夕畢業之後把自已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公司裡,應該說接觸最多的就是公司同事們。

翻動著手機裡自已的夢境記錄,這也不是她第一次夢境回溯到工作相關的場景了,她默默地看著之前記錄回溯的內容。

雖然有回溯過辦公室清晨的窗外,陽光照耀在花朵的枝椏上,讓她有幸直接見證了生命綻放時刻帶來的喜悅。

雖然有回溯過飯店燈火通明的晚上,大家為了歡迎新同事活動聚餐,讓她有幸從側面旁觀了熱情慶祝時刻帶來的震撼。

雖然有回溯過因生病導致記憶模糊的領獎臺,老闆親自為她頒發優秀個人獎,讓她有幸親身真實地體會了榮耀光榮時刻帶來的滿足。

但是韓林夕知道的,這些只是回溯內容裡面屈指可數的部分。

回溯裡面佔大多數的還是同事們捉弄人的八卦和吐槽,而也正是這些內容讓她不幸地見證到了更多的至暗時刻。

所以這份工作除了安穩以外確實有帶給過林夕歡喜,但為數不多,並不足以覆蓋它帶來的痛苦。

公司同事的惡劣,工作的推諉,韓林夕又怎麼可能完全沒有一點兒察覺?

其實不過都是她自已的選擇罷了。

之前也曾經想過換一份工作,可是她永遠也忘不了自已待業期間,求職無門時父母焦急而失望的眼神,她沒有勇氣放棄現在的這份安穩。

之前也曾經想過在公司裡面主動和大家正常的相處,可是她害怕現在這些人也和之前的一樣——表面上很喜歡她可背地裡又在厭惡,她沒有勇氣再次主動嘗試。

因為夢境回溯的緣故,她看到了太多本該被隱藏起來一面。

畢竟,不能直視的,除了深淵,還有人性。

她確實是不斷地在探索能力的用處,但何嘗又不是在探索自已和這個世界和解的方式。

如果說真正的勇士是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直面慘淡的人生,那韓林夕其實可以算是半個勇士了。

一開始的時候她做了諸多的嘗試,甚至願意嘗試不斷地改變自已來贏得大家喜歡,可是結果卻並不如願。

一次次嘗試的失敗和打擊逐漸改變了她的性格,她逐漸變得敏感,多疑,做事畏首畏尾,甚至開始越來越害怕和人相處。

日積月累的痛苦和恐懼也不斷挑戰著韓林夕承受的極限,儘管知道直面問題才是最正確的解決辦法,可人總會下意識地出於本能保護自已。

於是她選擇了逃避,選擇了儘可能的遠離人群社交。

這是她保護自已的方式。

可一次次的退縮也讓她失去了銳氣,再也不敢輕易走出屬於自已的囚籠。

本以為這種辦法可以一直有效,可直到韓林夕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工作,她才發現在這個人脈的社會里,沒有人可以是一座孤島。

這個社會有其統一的生存規則,不遵守規則的人就會被打上異類的標籤,註定被排斥,被孤立,被驅逐。

如果像之前一樣遠離人群遠離社交,在別人眼中她就會是一個異類,很難被接納,就更不要說安穩了。

潛意識告訴韓林夕她不可以,她不可以不好好生活,她需要是父母的好女兒,需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她需要自已看起來像是一個正常人在生存。

既然一切變故都源於夢境回溯,那麼韓林夕決定就不能再讓夢境裡的“過去”影響“現在”。她必須嘗試改變,嘗試再次融入人群。

可這時候韓林夕發現,在只有自已的牢籠中待的久了,她似乎已經失去了和人相處的能力。

就算一開始可以裝作熱情,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