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塞維爾邁入了克羅伊大學的校園生活,憑藉著他敏銳的洞察力和適應能力,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學術氛圍濃厚的環境。

陽光透過茂密的梧桐樹葉,灑在蜿蜒的校園步道上,學生們三三兩兩地穿梭於古老的建築間,討論著學術問題或是最新的校園八卦,構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畫面。

然而,週四的下午,塞維爾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自從他第二次登上《克羅伊報》以來,已經過去了兩天。

這次與上一次在燒烤店上報的情況截然不同,塞維爾在校園裡的知名度急劇升高。

這份昂貴且質量上乘的報紙雖然在學生中的流通度並不高,因為它的內容過於嚴肅,新聞報道非常簡短,缺乏娛樂性,但塞維爾的故事卻以某種方式引起了學生們的廣泛關注。

《克羅伊報》以專業的視角報道了一系列重要新聞,包括顯赫人物的去世、行業動態、政策變動等,新聞報道以簡練嚴謹著稱,往往只用寥寥數語就概括了一件大事,這對於追求深度和廣度的讀者來說,無疑是珍貴的資訊源。

然而,這樣的嚴肅與專業,卻使它在年輕學生中的吸引力大減,他們更偏好內容輕鬆、包含娛樂元素的報刊。

在《克羅伊報》那以沉穩的黑白色調構成的頁面上,各種“人名”猶如編織歷史的線索,稠密又複雜。

學生們在瀏覽這份報紙時,如同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著熟悉的面孔,卻發現自己對這些名字所代表的人物一無所知,這份距離感令他們感到困惑和頭疼。報紙中唯一能引起他們興趣的,或許只有那些充滿魔幻色彩的雅妮斯大師“魔畫”。

這份報紙,對於渴求娛樂和輕鬆閱讀體驗的普通學生而言,顯然太過嚴肅和高深。

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並不會因為對知識的追求而購買《克羅伊報》,而是出於他人的期待或是為了某種虛榮心——因為真正能理解這份報紙內容的,恐怕只有少數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塞維爾的名字出現在《克羅伊報》的頭版頭條,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只是那個突然冒出來的名字,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使得許多人對他充滿了好奇和微妙的敵意。

然而,隨著雛鳥劇社的命案和對薇薇安娜公主的暗殺企圖傳遍了克羅伊大學,塞維爾的故事突然變得貼近每一個學生——這不再是遠在天邊的故事,而是發生在他們身邊,甚至就在他們的視線之內的真實事件。

那個週一的下午,所有的目擊者都無法忘記那些刻骨銘心的畫面:魯加秘書的屍體從二樓墜下,就在眾學生的腳邊;源源不斷趕來的調查員和裁決官,在劇社門前排起了長隊;那些身披銀白甲冑、頭戴龍首盔的騎兵彰顯著威嚴與秩序……

這些場景如同幻燈片般在學生們的腦海中閃過,變成了校園裡熱議的焦點。在這一刻,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塞維爾身上,他的名字和故事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成為了生動的現實,在學生們的交談和討論中流傳開來,使得他在克羅伊大學內的形象和影響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這場未曾發生的戰爭般的緊張局勢在校園中被熱烈討論,學生們的想象力被點燃,他們彷彿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戰爭的激情和刺激。他們圍坐在校園的長椅上,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爭相討論著這起事件帶來的驚心動魄。

“就好像是一場現實版的勇士與刺客的追逐戰!”

一位學生興奮地描繪著,彷彿已將自己置身於那激烈的交戰之中。

這位美貌的女殺手,如同從另一個世界穿越而來的刺客,從公主殿下的影子中神秘出現,立即吸引了所有目光。她的出現,彷彿是一把利刃直刺平靜的城市生活。

而那位穿著厚重盔甲、手持巨劍的老騎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