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大漢朝的上卿職務做了個一遍。

本來霍海的門生就遍佈整個朝堂甚至全天下所有行業。

到時候,霍海的故吏按插在朝堂所有部門中。

這門生故吏實際上都還不算什麼。

最可怕的是,霍海將會一個人曾經擁有過整個中樞所有的權利。

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有過這樣的經歷。

如果有,那就是高祖,文帝,景帝,劉徹自己。

就算是呂后,都沒有完全掌握過朝堂。

如果霍海把這個流程走完,才三十歲。

最多不超過三十五。

這才是恐怖的地方。

就好像獅群的獅王,看到一個和自己年輕時一樣威武雄壯的青年雄獅成長起來,而自己卻感受到自己越來越虛弱。

這不爆發驚世大戰就怪了。

這才是衛長公主擔心的地方。

整個事情最大的問題就出在,張湯沒了。

其實霍海不知道,張湯那是本來應該在幾年前就死掉的人,和司馬相如一樣。

司馬相如是因為醫療水平的提升,硬是多活了好幾年。

而張湯,是因為受到科學思想的影響,自我修正了自己的法家思想的路子,然後避免了日後被告最終自殺的結局。

可是,張湯在這個位置上太累了。

他其實是不兼任御史大夫這個工作的。

御使大夫要管理的事情中,本來最重要的是諫言,結果倒了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成了進行金錢核算。

以前,全國一年一共幾十億的賬,很容易算得清,各地年末統計發過來後,都要一兩個月才算得出來。

而現在呢?百倍的賬,並且還在每年飛漲。

這麼多錢,要算預算,而通脹被壓的幾乎沒動過。

也就是說,如果算花錢,比原來一年需要多算幾十倍的運算量,才能把錢算完。

沒有經歷過新學的數學培訓,要完成這個活兒,何其艱難?說的不好聽,張湯就是被累死的。

就如同諸葛亮將死之時,食少而事繁。

司馬懿那麼能活,自己開始幹統籌一國的活兒之後,馬上就死掉了。

張湯也一樣。

臨死的時候,張湯還在想成為宰相的事情。

本來張湯這樣的人不死,劉徹就拿他當工具人用的。

但工具損壞之後,懷念起來,比懷念任何東西,都來得強烈,直接。

劉徹甚至懷疑,張湯就是為了核算泰山封禪的花費預算,把自己給累死了。

嘿,霍海覺得,劉徹猜對了。

現在,霍海不是大司農了。

成御使大夫了。

霍海成為御使大夫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掌握御使大夫三個工作。

本來劉徹把這些工作給拆分了,準備多安排幾個九卿級別的官員,代替這些工作,包括丞相這些工作也拆分掉。

但結果是,因為新商改,新出現的部門越來越多,九卿已經多的超標了,如果取消三公,那就會影響朝廷辦事的效率了。

所以,三公不能撤銷。

而御使大夫的三個工作,考核官員,監察官員,管錢。

這三個事兒在霍海上任之初,就全部改變。

霍海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出公文報表化。

報表資料化。

公文一律取消各種沒用的繁文縟節,取消信件式的內容,全部進行表格天空。

花錢專案,花錢原因,預期效果,花錢數額,總額計算。

這樣的表格一列,看公文輕鬆百倍!統計數字也簡單百倍!做預算也簡單了不知道多少,往下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