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別給朕看安息的情報了,你們把他滅了得了。”
“這些沒文化的東西,倒反天罡,宗主國的大王,用藩屬國小王的名字當自己的名字。這種國家真的是個大帝國?朕要是早知道他們那邊是這情況,都懶得多看他一眼。”
“浪費朕時間,來,把封禪的計劃拿來朕再審一遍。”
這就好像匈奴單于看人家樓蘭王的名字好,借來給自己兒子用。
這他媽不是神經病嘛。
東方朔本來想多解釋一下的,但是想了一下,好像沒那個必要,反正也不是啥重要的事情。
反正安息那邊王公們迅速就不想出兵了。
不想出兵對上要有理由,對下也要有理由。
對上,理由就是,匈奴人已經打過來了,沒辦法把兵派去集合了,只能就地反抗了,偉大的萬王之王,您要是有多的兵,快派點過來吧!萬王之王都懵逼了!聽說匈奴大夏單于三萬人南下,怎麼同時打了自己七十多座城?三萬大軍分成七十路是嗎?什麼?又有兩座城上報捱打了?
對下的理由,那就更簡單了。
安息東部的人,沒有希臘化,而是沒文化的古典遊牧部落奴隸制。
他們要推動宗教,輕而易舉。
那就推動儒教。
儒教認為,天下是一家,天下有一個共主,就是天子。
為什麼要推這個?因為王爵們十分篤定大漢天子來不了安息,要能來早就來了。
所以,推動信天子,平民就不信萬王之王了。
不信萬王之王了,誰還在乎給不給萬王之王派兵?萬王之王偉大的米特里達梯二世,在接到七十二路城池被匈奴攻擊的訊息後,大軍往東,準備馳援經濟重鎮。
一頭悶在了二萬五匈奴主力身上。
米特里達梯二世懵逼了啊。
意思……五千匈奴兵分七十二路?每路六十九點四四四四四無窮人,打的我各大王爵分不出兵來?米特里達梯二世前半輩子才把安息西部希臘化平定下來,一眼就看出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一打聽。
好!東部開始大漢化了!“我@¥#%!……”
這些事情,給陛下講了能怎麼樣?陛下對這個什麼什麼二世如何發火,如何想辦法扭轉大漢化有興趣嗎?
沒興趣的,這個題目對米特里達梯二世是無解的。
他前半輩子為了融合希臘化的西半拉,裝作自己是希臘文化的推崇者。
怎麼,後半輩子為了彌合大漢化的東半拉安息,裝作自己也是儒教信徒,再和東部大漢信徒們打成一片,一起高喊天子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後給磕一個唄?什麼?標準流程得嗑三個?
豈有此理!
‘他媽的大漢不是東西,玩兒文教合一政法合一,不要臉!’
東方朔當然不會把米特里達梯二世罵劉徹不要臉的事情告訴劉徹。
沒那個必要,反正也不是指名道姓罵的,就讓他罵唄,大漢一路過來沒少捱罵,每次都上報,報紙都不夠版面寫的。
要是次次上報,氣詐了的長安市民不得高呼殺個片甲不留啊!
長安這邊的劉徹看的實在是無聊,順手把情報冊子丟給了東方朔:“你看著吧,把安息搞定後,給你封侯。”
東方朔眼睛一亮:“臣,領旨!”
等東方朔退下去後。
劉徹站在窗邊不知道想些什麼。
問題就出在這兒。
十五歲時,沒有權利的劉徹,忙的跟狗一樣。
三十歲的劉徹,掌控大漢,卻時不時能偷閒去打獵。
如今年近五十的劉徹,掌控著五倍原大漢人口,八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