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說更多。
其他人被寶朵頤頓王訓斥,就要找張類傾訴,出主意。
這個情況持續了好多天,有一天雅可比找寶朵頤頓王攤牌,讓寶朵頤頓王進步。
寶朵頤頓王給了自己的傻兒子一個大逼鬥。
然後才知道是張類攛掇的。
於是跑去找張類對峙。
張類就一句話:“我從沒有跟王子攛掇造反。而是王子自己如此想,問我有沒有這個可能性,我這個人老實,有這個可能性就只能說有,前任匈奴單于伊稚斜就是造反成功的,我是知道的,不能騙王子。”
寶朵頤頓王又跑去問雅可比。
雅可比仔細回憶後,才發現,張類真的沒有攛掇自己,都是自己說,他附和的。
寶朵頤頓王回去找張類道歉,說錯怪了張類,然後詢問張類為什麼要附和雅可比。
張類只能說:“忠言逆耳。”
“你是聰明人,我跟你說能說真話,但他們並不聰明,我就不能跟他們說太直白了,只能隨便附和,哪知道他們當真了。”
寶朵頤頓王本來就和他們意見相反,當然覺得他們沒腦子。
張類說他們蠢,寶朵頤頓王恨不得跳起來說對對對。
聽張類說自己聰明,才能真正的交流,寶朵頤頓王甚至驕傲上了。
回去後我行我素。
雅可比又找到了張類:“你為什麼附和我,卻不提意見?”
張類:“我們大漢有個聰明的貴族,曾經說過一句話。當你問出問題的時候,其實自己的心裡就已經有了答案了。”
“我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我是來做使臣的,不是來做幕僚的。”
雅可比聽到這句話,同意的不能再同意了:“智者啊!”
整個王部,所有人都在想一個問題。
王上,不想進步。
但我又想進步。
怎麼辦?咦?很多人停下思考後,就發現問題所在了。
以前大家想的是,王上吃羊腿,自己啃羊腿骨,不夠吃。所以讓王上去整個烤全羊,這樣自己就能吃羊腿了。
既然王上不想吃烤全羊,那他媽他旁邊去待著,我把烤羊腿整過來行不行?
太行了啊!
這廢物王不願意行動,我他媽來動!與此同時。
真不怪他們腦子活絡。
而是張類說的話,在他們帕提亞,也是應驗過的,張類不知道,他們自己能不知道嗎?事情還要從十幾年前說起。
當時大月氏攻下大夏後,並沒有停下,而是繼續席捲整個中亞。
帕提亞人在公元前124年時,也遭到了這場動亂的波及。
剛剛勉強逼退塞琉古希臘人攻擊的他們,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應戰新來的對手。
結果自然是希臘僱傭軍臨陣倒戈,而國王阿爾達班一世戰死當場。
米特里達梯二世便在這樣的危局中,被扶上了王位。
簡單來說,當時差不多是內瑟斯還沒出發時,當時末代希臘正在和安息打仗。
然後希臘投了羅馬。羅馬接著喝安息摩擦,但並沒有真正的爆發戰爭。
大月氏這個在大漢範圍內,只能佔據一個縣的小小部落,出了蔥嶺之後,迅速升格為整個中亞的爹。
那是一頓好打。
最終就是米特里達梯二世上位了。
大家都是這麼覺得的。
但是現在張類講述了匈奴那邊的例子後,大家突然感覺不對勁了。
不對啊,老國王到底是怎麼沒的?要知道老國王還沒子嗣呢,新國王可是透過戰爭獲利上臺的。
這麼一聯想,誰也不免想到米特里達梯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