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香看到父子倆帶回來的米和麵笑臉如花,以後最少好長一段時間不用為吃飯發愁了,順手接過李正遞過來的二百多文錢,更是欣喜不已。

“本來是五百三十文的,除去花掉的只剩這麼多了”李正神氣的說道,當把帶回的東西和錢交給李玉香的那一刻李正感覺到了從來沒有的一種成就感。

李墨則在一旁偷笑著,相對於自家母親李玉香來說,你就是個打工仔,忙活半天還不是把錢乖乖的上交,關鍵是交的還這麼神氣。

而小丫頭蓮兒早就在一邊拿著糖人吃了起來,從小到大從來沒吃過糖人的小丫頭捨不得大口大口的吃,只是用舌頭輕輕的舔一下眉毛瞬間的就彎了起來,然後閉上眼睛仔細的回味著那香甜的味道。

看到家裡這溫馨的一幕李墨感覺自己的努力值得了。但是李墨感覺財富積累的還是有點慢,以後用錢的地方有很多啊!最起碼得重新起一座新房子吧,沒有交通工具怎麼行,你得買一匹馬吧,這可都是需要花大錢的。

“爹,家裡竹子沒有了,休息一會我們去山上砍兩棵,正好試試新買的柴刀利不利”李墨尋摸著再多編點地籠。

“還要竹子做什麼,我們的地籠捕的魚都賣不過來”李正有點疑惑。

“爹,總要多編點地籠的,到時捕的魚多的話我們可以僱人”

“僱人?”這句話對李正的衝擊力還是挺大的,要知道僱人和被僱是兩個概念,最起碼層次上就不一樣了。李正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最大的祈求就是可以吃飽穿暖,從來沒想過大富大貴也不敢想。

“對,僱人”李墨又一次肯定的說道,“我們的時間不多,快要春耕了,我想在春耕之前儘量多賣點魚”

李正心裡一想是啊,再有十多天就要春耕了,春耕在大唐來說可是一件大事,上到君王百官下到黎民百姓無不重視,甚至於有時候戰爭都要為春耕讓路,除非迫不得已,由此可見春耕之重要性。

這麼一想李正不由的也有一陣急迫感,捕魚的日子沒有多少天了啊!

“現在就上山”說完李正站了起來去找柴刀,李墨剛想起身卻被李玉香攔住了“墨兒還小這兩天也累壞了吧,你好好在家休息,孃親和你爹爹去就可以了”

李墨一想也是,自己還是個八歲的孩子啊!“那孃親你們注意安全”

“沒事,經常去山上,也不是這一次兩次的了,你在家好好休息”李玉香說完和李正拿著柴刀出門了。

“哥哥,你吃,可甜了”蓮兒把手裡的糖人伸到李墨的嘴邊。

“蓮兒真乖,你吃吧,哥哥要去做飯,自己就在院子裡玩不要出去啊”李墨叮囑了小丫頭兩句就去做飯了。

本來李墨還想大展一下廚藝,結果發現自己想多了,什麼調料都沒有還怎麼展示啊,就是廚神來了也白給。

不過這樣也有一個好處,做起飯來簡單,也不用考慮先放什麼後放什麼了,直接放點鹽煮就可以,就這樣煮了兩條魚煮了米飯。

當快要天黑的時候李父李母才扛著竹子回來。看到李墨已經把飯做好都欣慰無比,在李父李母的眼裡可沒有什麼君子遠庖廚,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哪有那麼多的講究。

這一天都有點累,吃完飯後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照例早起去河邊把魚收起挑著去長安,不過這次賣魚李墨沒跟著去,而是李玉香跟著李正去的,兩個人的話畢竟能相互照應著點,要是讓李正一個人在路上還真有點不放心,畢竟賣魚不少錢呢。而李墨則留在家裡編地籠順便照看著蓮兒。

這一天李墨又編了六七個地籠,而在下午晚點的時候李正和李玉香興高采烈的回來了,這次的魚賣了五百四十文,雖然心裡預料到了,但一家人還是高興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