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了要去做市場調查和使用者期待度調查的。

很快,市場部那邊就給出了回覆,很多已經買過芮氏產品的客戶因為聽說做問卷調查可以有禮品拿,也紛紛願意主動參與。

調查結果也和芮星妍預想的一樣,大部分人表示,如果產品真的比之前價效比更高的話,不介意多買幾個產品回家。

對於試用名額,也是搶破了頭,看到大家的熱情這麼高漲,芮氏趁機做了一個活動發起。

關於在芮氏購買的產品,以及對產品的使用感受和對新產品的期待。

很快,這篇熱搜就在芮氏有意的推波助瀾下,獲得了空前的熱度,後面也被評為了最佳的營銷案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很快,試用的第一批使用者就給出了支援,紛紛在官博進行留言,覺得新升級的產品,確實比之前更加的耐用,之前可能一天一次充能,但是升級的產品可能2-3天一次。

因為使用者的支援,芮氏很快就和吉斯的公司生產出了第一批的產品,是有關於太陽能的一些相關產品。

例如:太陽能燈具,充電寶,冰墊,電池板等等,都是些比較便宜的小物件,可以讓客戶不用花很高的價格,但是能夠第一時間體驗的東西。

這些產品一被上架,就都被搶購一空,甚至,沒買到的還去底下留言評論,詢問為什麼存貨這麼少,要求加大生產。

芮氏這邊忙得熱火朝天,每個人都推進各個部門的工作。

與之相反的則是其他的新能源企業,很明顯芮氏這一波的操作,創到了所有人,雖然現在芮氏的高客單產品還沒上市,對他們威脅不大。

但是,對於芮氏現在的口碑來說,只是時間的問題,只要一出來,肯定大家都會轉頭去支援芮氏。

董婧更是從芮氏放出訊息之後,就已經憤怒不已,她沒想到芮星妍這麼有手段,竟然能夠和國外的企業聯手。

原本她還想透過自已去解決的,但是現在看來,已經恐怕已經無法解決這個事情了。

想到這裡,她有些忐忑的撥通了那個人的電話。

響了幾聲那邊便傳來了壓迫感極強的聲音,雖然心裡在打怵,董婧還是強忍著害怕和懼意,跟對方彙報了芮氏那邊的情況。

“呵,有點意思,是我小看了芮氏那邊...”

接著和董婧點撥了幾句,董婧立刻心領神會,結束通話電話,再次勾起了嘴角,給辦公室外面的秘書打了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