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是當時朝廷任命的主要將領之一。他出身名門,學識淵博,曾師從名儒馬融,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
然而,此時的盧植正面臨著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黃巾之亂爆發,漢靈帝劉宏拜盧植為北中郎將,命護烏桓中郎將宗員任其副手,率領北軍五校(即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的將士,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
在冀州戰場上,盧植採取了一種與其他將領截然不同的戰略。他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選擇了穩紮穩打的方針。
\"將軍,\"一天,盧植的副將焦急地說,\"黃巾軍勢如破竹,我們為何不立即出擊?\"
盧植平靜地看著地圖,緩緩說道:\"欲速則不達。黃巾軍雖然人多勢眾,但缺乏嚴密的組織和持久的戰鬥力。我們要以逸待勞,慢慢消耗他們的實力。\"
這種戰略在短期內似乎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優勢開始逐漸顯現。黃巾軍的銳氣被一點點磨平,而盧植的軍隊則儲存了實力,並在多次小規模戰鬥中取得了勝利。
然而,就在盧植的戰略開始見效的時候,朝廷內部卻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
在洛陽的皇宮裡,一場關於盧植的密談正在進行。
\"陛下,\"十常侍之一的張讓低聲說道,\"盧植在前線遲遲不見大的進展,恐怕是有意拖延,以謀私利啊。\"
漢靈帝劉宏皺眉問道:\"此話怎講?\"
張讓繼續說:\"盧植素來與清流黨人交好,他們一直對陛下的政策多有不滿。如今盧植掌握大軍,若是有什麼不臣之心...\"
劉宏的臉色變得陰沉起來。他雖然昏庸,但對權力的敏感度卻很高。盧植的名聲和實力,確實讓他感到了一絲不安。
就在這時,另一位大臣站了出來。這是與張讓不和的何進。
\"陛下,\"何進抱拳說道,\"盧植乃是朝廷重臣,忠心耿耿。他的戰略雖然緩慢,但卻是在穩紮穩打。不可聽信讒言啊。\"
劉宏陷入了沉思。一時間,他也難以決斷。
就在朝廷內部爭論不休的時候,前線傳來了新的訊息。盧植在一次遭遇戰中擊敗了黃巾軍的一支主力,殲敵萬餘。
此後,盧植連戰連勝,張角率軍退守廣宗縣,據城死守。
盧植率軍包圍廣宗縣城,並挖掘壕溝,製造攻城器械,準備攻城。而這時,劉宏派小黃門左豐到盧植軍中檢查工作,有人勸盧植向左豐行賄,盧植拒絕。左豐沒討到半點好處,於是懷恨在心。
六月左豐返回雒陽後,向劉宏進讒言說:“臣看廣宗縣城很容易攻破,盧植卻按兵不動,難道他是想等老天來誅殺張角嗎?”劉宏大怒。
\"陛下,\"張讓再次進言,\"盧植此戰畏畏縮縮,是否有不臣之心。若是他藉機擁兵自重,後果不堪設想啊。\"
劉宏被這番話徹底說動了。他決定採取行動,以防不測。
\"傳旨,\"劉宏沉聲說道,\"召盧植回京,就其戰事遲緩一事問罪。\"
這道旨意如同晴天霹靂,震驚了所有人。盧植在接到詔令時,也難以置信。
\"這...這是為何?\"盧植喃喃自語,\"我明明正在取得勝利,為何要召我回京?\"
然而,作為忠臣,盧植還是選擇了服從命令。他將軍隊交給副將,自已啟程返回洛陽。
盧植剛一入京,就被直接下到了大牢。他站在陰暗潮溼的牢房裡,心中充滿了苦澀和無奈。
\"我盧植一生忠君愛國,沒想到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他嘆息道。
與此同時,朝廷已經開始物色新的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