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還是許大國,這位家中沉穩的主心骨,意識到同在一個屋簷下,和睦相處的重要性,連忙上前,輕輕拉住正欲繼續發作的蘇文芳。

他的動作溫柔而堅定,就像是是在無聲地訴說著“家和萬事興”的道理,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風波。

蘇文芳雖然滿腔怒火,但在丈夫的勸慰下,也只能暫時按捺下來,但那股不甘與憤懣,幾乎要讓賈張式婆媳在鄰里間抬不起頭來。

許連楓在一旁靜默地注視著這一切,他的目光隨著那兩婆媳逐漸消失的背影緩緩移動,眼神複雜,似乎在思考著人情世故的微妙與不易。

隨後,他輕聲吩咐亮子和機靈的猴子繼續將剩餘的年貨搬入屋內,兩人應聲而動,動作麻利,不一會兒便將院子裡的東西收拾得井井有條。

待到一切安置妥當,許連楓這才邁進門檻,招呼著在門口耐心等候的二大爺劉二爺和三大爺閻三爺進屋。

這兩位長輩本還想著能分得一些年貨,卻被賈張式先前的言行弄得心中頗有微詞,暗自埋怨起她的不通情理來。

屋內,許連楓從隱蔽處拿出今日蘇大舅特意為他們準備的醃製品——那是一隻只泛著油光、表面均勻塗抹了鹽粒的臘雞臘兔,以及一條條几乎與人手臂等長、肉質緊實的臘魚,它們被鄭重地懸掛在許家門楣的房樑上,宛如豐收的象徵,昭示著這個小家的殷實與溫馨。

尤其是那些臘魚,其體型之碩大,遠遠超過了閻三爺平日裡垂釣所得,引得眾人嘖嘖稱奇。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臘味在微風的吹拂下,散發出一種香氣。

那香氣中似乎還帶著某種秘製香料的味道,它穿透了冬日的寒氣,悄悄鑽入每家每戶因長期節儉而略顯寡淡的廚房,喚醒了人們對於美食最原始的渴望。

一時間,整個院子似乎都回響著肚子裡不約而同的咕嚕聲,那是對即將到來的美味盛宴最直接的期待與歡迎。

正當這股饞意在空氣中瀰漫時,傻柱——那個總是樂呵呵的小夥子,提著一個熱騰騰的飯盒,哼著輕鬆愉快的小調,踏著輕快的步伐回到了家。

一進門,看到前院裡聚集的人群,他顯得有些驚訝,臉上浮現出一抹疑惑與好奇。

“喲,今兒這是怎麼了?這麼熱鬧,發生了什麼好事嗎?”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驚喜,顯然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聚會氛圍所吸引。

傻柱之所以被喚作傻柱,全因他那顆淳樸善良的心與那張不饒人的嘴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時常默默接濟著同院的秦寡婦,為她排憂解難,心中從無半點怨言。這份無私,在旁人眼中,卻成了愚不可及的“傻”。

更令人唏噓的是,他的善舉最終反讓他落入了四合院裡的算計之中——

不僅莫名其妙地揹負上了“接盤俠”的名聲,與秦寡婦之間的關係被眾人誤解,就連對自已親生兒子真正的關愛,以及兒子深愛的妻子,都無法光明正大地承認與接納。

在這個老舊的四合院裡,傻柱就像是成了三位大爺道德綁架下的犧牲品,被迫承擔起為那些年邁的鄰居們養老送終的責任。

這一切,只因他過分的好心,讓人覺得他既是傻瓜,也是那種“好得過分”的壞人。

而許連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首次遇見了這位傳說中的傻柱。

他注意到周圍的人紛紛投向許家門楣的目光,不禁好奇地抬首望去,只見一條條油亮的臘肉與肥美的臘魚掛滿了梁頭,彰顯著許家的富足。

作為一個從未為衣食擔憂過的人,許連楓指著那些臘味,眼中閃爍著欣賞之色。

“嘿,這可真是難得的佳餚啊!到了冬日,將這臘雞剁塊,燉一鍋熱騰騰的雞湯,再圍爐而坐,用那濃郁的湯底涮火鍋,滋味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