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芳為了讓兒子不感到無聊,特意選在午後時分,輕柔卻又堅定地催促許連楓出門去。

她的話語中帶著幾分俏皮,說是讓他去找朋友們散散心,享受一番年輕人的歡樂時光。

在許連楓的心目中,母親的每一句話都如同聖旨,他總是樂於遵從,因為這裡面蘊含的是母親滿滿的愛與關懷。

許連楓聽從母命,開始認真地打扮自已。

他先是仔細整理了一番衣物,隨後披上那件略顯陳舊卻異常保暖的軍大衣,再將一頂邊緣鑲著厚實絨毛的大帽子扣在頭上,瞬間,一個既復古又時尚的形象躍然而出,就像是整個衚衕的風采都被他一人獨佔。

正當他準備邁開步伐,走出這個充滿溫情的小天地時,視線不經意間捕捉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許爺爺,那位年近七旬卻依舊精神矍鑠的老人。只見他肩挑兩桶,手握一根扁擔,正緩緩向衚衕口的公共水站走去。

老人身穿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棉衣,步履雖不復年輕時的矯健,卻也穩健有力,每一步都踏出了歲月的沉穩與從容。

四合院,這座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老宅,儘管格局寬敞,三進三出,庭院深深,卻也有著它不便之處。

院中的那口老井,據說自清朝起便已存在,見證了無數悲歡離合,井水因歷史的沉澱而變得苦澀,早已不適合作為飲用水。

平日裡,井水僅能用於洗滌之用,若要飲用,就必須像許爺爺這般,不辭辛勞地外出提取清澈甘甜的自來水。

這一幕日常的景象,在許連楓眼中,卻別有一番滋味。

它不僅是一幅簡單的生活畫面,更是對過往歲月的緬懷,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期許。

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許連楓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無論是家人的關愛,還是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卻不可或缺的點點滴滴。

這天,太陽剛剛探出頭,村裡的井邊卻意外地靜悄悄,沒有了往日清晨排隊打水的熱鬧。

原來,不巧的是,今天正好趕上村裡水泵維修,導致家家戶戶都面臨著無水可用的困境。

許爺爺揉了揉略微彎曲的腰背,眼神中卻透著一股不服老的倔強。

他心裡暗自思考,儘管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痕跡,但他的心依舊年輕,怎甘心在家裡當個無所事事的老人呢?

平日裡,挑水、劈柴這些家務活,他總是搶著幹,就像是這樣就能證明自已依舊是家中的頂樑柱。

家裡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多次勸說許爺爺該享享清福了,這些粗重的活計交給年輕人就好。

可許爺爺哪裡聽得進去,每當被攔下,他總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唸叨著自已還能動,不願成為家裡的負擔。

久而久之,家人也只能無奈地預設了他的堅持,只是在背後默默關注,生怕他累著。

正當許爺爺準備拿起那對已經修補過無數次,卻依然有些漏水的舊水桶時,一雙手突然從旁伸來,穩穩地接過了水桶。

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許爺爺心頭一驚,還以為是哪個調皮搗蛋的小子,看上了他這對雖破舊卻承載著無數回憶的水桶,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怒氣,手已經不自覺地摸向了旁邊的扁擔,準備給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一個教訓。

然而,當他抬頭一看,發現竟是自家孫子許連楓,那緊繃的神情瞬間鬆弛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欣慰的笑容。

“多打點,家裡兩口水缸都見底了,正好你今天最閒,把水缸都給我打滿咯。”

許爺爺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戲謔,卻又掩不住對孫子的疼愛。

他知道,許連楓這孩子雖然平時有些小淘氣,但關鍵時刻總能靠得住。

許爺爺作為許家四代單傳的長者,與許奶奶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