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城中,蘇少雲面沉似水,敗逃計程車兵將訊息送到,他便明白大勢已去。
陸平強攻樊城,大意失了襄陽,荊州精銳毀於一役,加之將江夏和淮南同時開戰,無法支援,意味著荊州已經危如累卵。
蘇少雲之所以臨危受命,是因為他對自己太過自信,在嶺南數百場大小戰爭,他未逢一敗,自以為憑他的本事,奪回襄陽易如反掌。
同時也是為了給自己正名,雖然位列四大都督之首,但楚國傳言他的對手都是無謀的蠻夷,勝之不武,不像其他三位都督都在中原與高手較量。
蘇少雲自覺中原文武也不過爾爾,嶺南也有諸多高手,更何況偷襲襄陽的還是個秦國的廢物少爺,這可是白送到手的功勞。
沒想到局面竟會到如此地步,兩個兒子先後被擒,十餘萬大軍一戰被滅,他的結局甚至還不如陸平。
而且陸平是被人算計偷襲,多少還有些說辭,自己卻是正面被孫安擊敗,敗得如此徹底。
即便這些士兵是各地臨時抽調的援軍,但臨陣指揮、謀略決策的失誤,都足以證明蘇少雲落於下風。
不管是對楚國的忠臣,還是四大都督的尊嚴,蘇少雲都無法接受如此結局。
如果就此回到江東去,恐怕會被萬人恥笑,還不如自行了斷,來得痛快。
但他不想就這麼白白自殺,哪怕臨死之前,也要拉一個墊背的!糧草只剩下十日可用,蘇少雲無法再等待,他決定背水一戰,殊死一搏。
哪怕轟轟烈烈死於戰場之上,也是得其所哉,總比屈辱自殺要強一百倍!思索再三,蘇少雲將心腹舊將召集起來,向眾人表明心跡,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
高惇、夏侯榮等都是蘇少雲一手提拔起來的部將,對他言聽計從,眾人也都一起出生入死,情同手足。
聽了蘇少雲的決定,大家都沒有多說一句話,回去就把軍中精銳挑選出來,在這危難時刻,楚軍也展現出同仇敵愾的氣勢來。
正所謂哀兵必勝,當一個人沒有任何退路的時候,也就沒有了畏懼,將會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正如藍師文所說的,連死都不怕,還有什麼好怕的?這一夜楚軍兵分三路,左路高惇,右路何先雄,蘇少雲親自帶領中軍,以夏侯榮為先鋒,帶領三萬精兵殺出當陽。
果然如藍師文所料,秦軍大寨沒有什麼防備,他們白日攻城,晚上休息,又劫了糧草,自以為楚軍士氣低落,沒有反抗之力,放鬆了警惕。
秦軍在黑暗中亂成一團,襲營外的守軍瞬間就被衝散,被楚軍殺出一個缺口,秦軍倉惶抵擋,已經來不及了。
夏侯榮一馬當先,直接衝進前寨,那些匆忙之間的箭矢稀疏凌亂,根本對他沒有多大威脅。
楚軍已經被逼入絕境,每個人都抱著必死的決心來戰鬥,一個個悍不畏死,爭先向前,為了榮譽和楚國而戰。
任何一個國度,都不缺少忠心報國的熱血男兒,荊州到了危急關頭,蘇少雲到了生死絕地,所有人都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戰力。
當陽城上,火把一排排點亮,藍師文親自在城樓督戰,鼓聲震動大地,人喊馬嘶,朦朧的月光下看到楚軍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直接衝進了秦軍寨前。
秦軍雖然有防備,但沒想到楚軍這時候爆發出的戰力如此猛烈,根本抵擋不住,大營一片慌亂,都是下意識地反擊之後,立刻轉身就跑。
奉命鎮守前營的正是葉長山,孫安早已經交代過他,要防止反咬一口,入夜之後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鬆懈。
但曾料到楚軍如同瘋了一般衝殺,轉眼之間大營東面已經起火,濃煙滾滾,火焰飛騰,秦軍已經開始大亂。
葉長山派副將去救火,自己帶兵且戰且走,儘量穩住前營的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