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李老弟有心了.”

朱常洵看了一眼,臉上照舊是沒有喜怒哀樂。

只不過淡淡一句卻讓李復有點摸不清,你這到底是喜歡呢還是不喜歡?“李老弟可是升職為了千戶?”

話鋒一轉,朱常洵笑呵呵的將古玩放置在身後繼續問道。

“託王爺洪福,我已經是錦衣衛千戶了.”

李復笑了笑。

“那以後李老弟在京城可以說是一方人物了,今後要互相關照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暗示什麼,剛一說話這朱常洵又開始拉家常,言語之際,這門口走進來一個七歲的孩童。

“爺爺,我今天背了好多書!”

長的虎頭虎腦滿是可愛,這身上那是錦繡綾羅,華貴不已。

朱常洵小的合不攏嘴,寵溺的看著孫兒道:“是嗎?你給我背上一段.”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與人父.”小傢伙咬著嘴唇霎時可愛,卻是半天也說不出下一段話。

李復輕笑道:“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小傢伙兩眼冒光,連聲道:“對對對,就是這句話.”

李復繼續說道:“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哇,這位大叔你好厲害啊,我老師說我下一節課才學這個.”

小傢伙看著李復的眼中充滿了小星星,嚷嚷著給他啊教幾句。

看著王爺半天坐那笑呵呵的不說話,李復便開口道:“那我教你一首詩好不好?”

“好啊好啊.”

李復想了想,開口道:“這首詩叫憫農是唐代大詩人李紳所寫.”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首詩本反應了唐朝的農民現狀,放到當下也頗為合適,四海之內田野種滿又能如何?還不是有百姓餓死街頭!朱常洵沒有阻止看你這李復一字一句的將這首詩教給他的孫兒後笑道:“沒想到李老弟這文學功底也是異常深厚啊,這首詩我都沒聽過,怕不是李老弟即興賦詩吧?”

“怎敢怎敢王爺抬舉了,這是我在孤本上看到的詩句.”

李復輕聲回應。

“今日相談甚歡不如作詩幾首,讓我好好瞧一下李老弟的才華.”

朱常洵笑吟吟的喝了一口茶。

不過不等著李復說話,門口一個白衣儒生跑了過來,開口大罵道:“爾等是哪一屆舉人?膽敢在這裡誤人子弟!”

看著這儒生氣勢洶洶,指著自己,李復倒有些詫異,開口問道:“你是在說我?”

“不是你是何人?你知道小王爺何等身份嗎?竟然敢妄自點評還教導一些不入流的詩詞曲劇,是何居心?”

儒生本命為劉宏茂。

是這福王府小王爺的老師,今日這課程結束後他唆使小王爺去福王面上表現一副,自個去後院吃點東西。

還沒吃兩口就有人來告訴他,一人穿著布衣在大堂之上教導小王爺。

這事可不好思量,一時間劉宏茂心中思索萬千,難不成是自己不行王爺換了個老師?還是如何?不管怎麼滴,必須要在王爺面前好好數落一下那人!剛走進門就聽到他在口誦‘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

當即是怒火沖天,爾今大明興盛,怎麼會有此言語,實在是不堪入耳。

“我沒參加過科舉,所以也不是舉人.”

李復皺眉到:“不過我這詩句是盛唐之時丞相李紳所作.”

“哼,鄉野之詞竟敢對映朝廷,而今天子聖威,四海昇平,你誦此詩句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