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部分知青的真實生活 (第1/2頁)
七零:上海農場女知青 能吃能睡霸王龍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家聊得很開心,時間不知不覺地流逝,很快便到了傍晚時分。
李姐看了看屋外的天色,站起身來向大家告辭:
“不好意思,我要先回去了,家裡還有點事情需要處理。”
李姐她微笑著向大家告別。
舍友們見狀,紛紛開始打趣道:
“哎呀呀,李姐,你這是有了男人連姐妹們都不要啦!”
“你這麼著急趕著回家,是不是準備陪老公生小寶寶呢?哈哈!”
李姐被她們說得羞紅了臉,趕緊低頭跑了!
眾人頓時鬨堂大笑起來,一時之間,氣氛變得十分輕鬆愉快。
李姐離開以後,大家又開始談論起了張哥和李姐這一對小夫妻的情況。
原來,張哥李姐他們倆人的條件相當,而且都是來自上海的農村,他們是屬於“農轉農”的這種型別。
由於他們恰好有點醫學基礎,還懂得一些獸醫方面的知識。
因為分場的獸醫站剛開,缺少人手,因此兩人就幸運的被分配到這個分場的獸醫站工作了。
在這裡,他們兩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已的專業技能,勤勤懇懇的為農場的牲畜提供醫療服務。
經過一年多的共同勞動和合作,他們之間不知不覺間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兩人彼此都認為對方人品端正、勤勞踏實,與自已條件相仿,都是能夠安安穩穩過日子的實在人。
漸漸地,他們的關係越來越好,最終在劉站長的撮合下,才終於走到了一起。
如今,他們已經成為了上海農場分場裡面一對幸福的夫妻,過著簡單而快樂的幸福生活。
張哥和李姐這對夫妻認為,他們現在在農場裡的生活要比以前在上海農村時更好。
雖然同樣是上海戶口,但在這裡不僅工作環境良好,還能拿到穩定的工資,福利待遇也相當不錯。
於是,兩人決定直接在農場裡結婚,並定居了下來。
直到這時,柳如玉才瞭解到,這個位於大豐縣的上海農場之所以被稱為上海農場,是因為它實際上就是上海的一塊飛地。
也就是說,這裡的土地其實是歸上海市所有,而裡面的職工則全部擁有上海戶口。
此外,這裡使用的糧票、油票、肉票以及豆製品票等各類票據,均與上海相同。
看到柳如玉似乎對這些情況並不瞭解,她的那些室友們就紛紛熱心地向她介紹起這個上海農場的具體狀況。
其實除了一些特殊的部門,比如柳如玉所在的衛生所、獸醫站,以及派出所,食堂等等。。。。。。
其他大部分的普通知青都是實行的軍事化管理,每天早上出操,然後再統一安排任務,由班長帶領著下地幹活或者去灘塗挖泥。
他們白天統一進行勞動,晚上還經常要統一組織學習,因此他們並沒有像柳如玉這樣的部門人員那麼自由。
而且大部分的知青工作和生活條件都非常辛苦,比如要去灘塗勞動,那個勞動量真的非常大!
知青們的生活條件也非常艱苦,大部分的知青住的集體宿舍都是草屋。
一個大屋子裡面竟然要住四五十個人,而大屋子的面積也只比柳如玉她們現在住的這個集體宿舍大不了多少。
柳如玉聽了之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整個上海農場分場差不多上萬人裡面,其實僅僅只有極少部分人有自已這個待遇。
柳如玉她打心裡非常感謝自已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還有大力幫忙的洪愛國和劉師兄,如果不是他們,自已很可能真的會被分配到那些環境惡劣的地方。
她根本就不能想象,自已和四五十個人一起住草屋的情形,那簡直就是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