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雲飛起了追殺蝗蟲的念頭。
豈知蝗蟲是這樣好追殺?會跳、會飛、會噴毒液。得想個計策才行。
這幾天林雲飛在家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尋覓除掉蝗蟲的辦法,一無所獲。仔細翻弄古書,雖有對此種生物描述,好似也別無它法。研究《孫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計,計計不合適。結合蝗蟲的習性,林雲飛想到九龍山前的一塊巨大的石坑。
石坑東西有300多米長,南北有200米寬,深有50米左右,是一個巨大的花崗岩石坑,裡面產出的花崗岩可作墓碑、路沿石、地面磚等。裡面的岩石如切豆腐一樣被切割得方方正正的直下而去,依偎著山體深不可測——北邊緊挨陡峭的山體,山體得有200多米高,看去十分巍峨。
林雲飛尋思道:
首先,得先得有誘餌,讓誘餌得中計,陷在石坑中才好。
其次,等看到獵物下去,把它困在或堵死在石坑中,任其嘶啞鳴叫吸引蝗蟲。第三,敲鑼打鼓,引誘蝗蟲到洞下吃食。
第四,佈下天羅地網殺死蝗蟲們。
……
佈置得當,他們選擇在黃昏時候行動。
於是,林雲飛與十幾個猿人提著十幾個塑膠桶,帶著噴香的烤好的凍恐龍肉放到了石坑的底部——起初石坑口幾小塊,再往裡又有幾小塊,一直通到石坑的底部。
再次,分成兩夥人帶著燻肉到迅猛龍經常出沒的地方引誘迅猛龍。果不其然,迅猛龍聞到濃烈的肉香一個個隨著人猿來到了石坑旁,每一夥都引來了五六隻,人猿們把食物直接扔下了石坑。那十幾只迅猛龍見狀紛紛跑到了石坑底部。林雲飛見狀,趕緊命令猿人將通往坑洞的路用大石堵住。
運大石的路是一個高而窄的陡坡,非常容易堵塞,猿人們不費吹灰之力移過一旁一塊高而大的巨石堵在了石坑口。
迅猛龍感到中了計,想要逃,一邊懸崖峭壁,掉下去就必死無疑;另一邊壁立千仞,跳也跳不上去;前方又有巨石擋道,無法穿過。只能在石坑中咿呀亂叫。
雖然洞中迅猛龍的叫聲夠大,但其是在洞中,聲音是向高空傳的。林雲飛命令猿人們在洞周圍“敲鑼打鼓”起來,只聽見破鍋破盆的聲音迴盪在鋼城的上空。
咚,咚,咚……
忽然,聽見有動物靠近的聲音,原來是三隻伶盜龍。伶盜龍四處張望著,看著地上遺留下的恐龍肉,撿著吃了起來。再在石坑洞口徘徊了一陣,好像發現了什麼?提了提鼻子,慢慢尋覓周圍動靜,突然朝那邊藏著的猿人跑去。那邊的猿人嚇了一大跳,欲出來與其廝殺。這時,只見伶盜龍突然面目猙獰,掙扎倒地。
原來,大蝗蟲真得來了。只見,這隻伶盜龍受傷的屁股部慢慢融化,融化到一定程度不再融化,其它部分開始變得鬆軟。大蝗蟲一口對準傷口處,慢慢吸吮開了獵物。
其它大蝗蟲陸續趕到,足足來了有二十來只。解決了上面的三隻伶盜龍,其它大蝗蟲陸續飛跳進大坑中獵殺迅猛龍去了。
林雲飛沒有想到伶盜龍會來,而且來了三隻。地面上的三隻大蝗蟲可不是那麼好解決的。不行,得立馬解決地面上的三隻大蝗蟲,等他們吃飽了在此逗留,妨礙行事,就會功虧一簣。
林雲飛硬著頭皮一個健步衝出,對著一隻較近的大蝗蟲一光劍劈去,那隻大蝗蟲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光劍斬殺。它接著奔向第二隻蝗蟲,第二隻蝗蟲早有發覺,對著林雲飛就是一陣噴射。毒液噴到了林雲飛身上,林雲飛毫髮未傷。出乎第二隻蝗蟲的意外,在蝗蟲百思不得其解之際,光劍到,第二隻蝗蟲也被斬殺。第三隻蝗蟲見狀,欲跳過來殺死林雲飛,早被那邊閃出的猿人用長槍團團圍住。任憑它怎麼吐液,就是毫無作用。
原來,林雲飛前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