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

沈熠與王妃低著頭把兩個孩子護在中間,廖嬤嬤也在一旁護著,他們都很平靜,平靜到在臉上看不出任何情緒。

沈三爺與林氏則拉著女兒默默遠離大房與二房的人,就連老太太此時心裡也恨急了,恨當初就應該分家才是!

宋思思默默退到最後,掏出一個裝著碎銀的錢袋子,塞給了走在隊伍後頭的老張頭。

老張頭立即領悟到了,抽出刀,對著跟上來的百姓大喝一聲。

謾罵聲終於消停了,流放之路也正式開啟了。

開始流放後,是管飯的。每天早上衙差會按人頭髮一張大餅子,水則自已搞定。一天只吃一張餅肯定是吃不飽的,但能保證人餓不死。每到一個主要城鎮衙差會去補給,購買幾天的餅子數量,天氣熱的時候難免會放壞,但流放路上有得吃就不錯了。

李班頭他們自已有一輛馬車,裝他們自已的物資,畢竟大小也是個官身,總不能每天和流放的人吃一樣的。

一般來說,流放全程走得都是官道,晚上時候衙差們憑文書可以住在沿途驛站,流放的家眷有錢也可以住驛站,沒錢就在驛站旁打地鋪。

在太陽的暴曬下走了一小段路後,宋思思已經覺得有些眼冒金星了。

失誤,沒有準備帽子。

宋思思從路邊摘了好幾片大片的葉子,插在頭髮上。

大夥看到了,也紛紛效仿。就連兩個小糰子頭上都插上了大片的葉子。

於是,一行不長不短的隊伍裡,不少人的頭頂上都飄著一片綠。宋思思看著這一幕,不禁有些想笑,真是要想生活過得去,就得頭上戴點綠。

再看那幾個倔強的男人時,果然,戴綠帽子這事,古往今來,好像都是男人更介懷些。

噠噠噠,一陣馬蹄聲掠過。

幾輛馬車停在了隊伍的最前邊,攔下了李班頭的馬車。

這是城門外的五里亭,一般來送行的親朋好友都會選擇在此處,因為城門口太引人注目另外。

一個婆子下來,塞給了李班頭一個錢袋:“差爺,行行方便,就耽誤您一刻鐘時間。”

李班頭收下錢袋,大喊一聲:“趕緊與來送行的親人告別,一刻鐘後準備出發。”

王妃看到從馬車上下來的人後,立馬上前拉住:“華兒!”

“娘,來,趕緊到陰涼處,我給你們準備了些東西。”王妃的大女兒華兒示意丫鬟婆子把包袱拿出來。

沈華兒,比沈熠小兩歲,宋思思並不太記得關於沈華兒的劇情。

來五里亭來送別的人中,還有二房和三房的孃家人,也有來送別原工部尚書周家的,就是沒有來送宋思思的人。

於是宋思思找了個藉口說去方便,閃身進了空間。

空間裡的氣溫恆定在十多度,可舒服了。上了個洗手間,補了防曬,吃了個雪糕,重新往水囊裡灌入冰水,並把剩下的半壺靈泉水也倒了進去。

當她再次回到隊伍中時,來送別的人已經不在了。

沈熠走到她身邊,遞給她一個帽子,順手抽掉她頭頂的綠葉,問道:“怎麼去了那麼久?”

宋思思接過帽子,回以一笑:“謝謝啊~想著反正也沒有人來送我,我就就躲清靜去了。”

沈熠目光沉了沉,沒有繼續說什麼。

隊伍繼續往前。

這下大家的頭上不再青青一片,都帶上了黃澄橙的草帽,甚至手裡還多了扇子。

天氣又悶又熱,都收到送行人打點的官差態度好了很多,甚至每走半個時辰,就讓大家歇一會兒。

李班頭是這樣想的,隊伍裡都是一群沒吃過苦的,一下子走太狠了都累病了也麻煩。不如就先慢慢走,適應幾天了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