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將軍執意要去,那讓趙佗將軍給你打下手,他在交州這麼多年肯定對地貌和形式也熟悉。

軍令狀當然還是要立的,來人給老將軍取來紙筆。”

之所以讓劉牢之立下軍令狀也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其他的部下,不然一個個都效仿劉牢之的做法,一次二次還好,時間久了是不是就敢挑戰皇權。

自已未來可能要飛昇上位,在去上位之前肯定要祛除掉那些不穩定的因素,他不允許任何人可以威脅到自已後代的繼承問題,那麼是最親近的宗族之人。

當然如果只是為了保護皇權而做出的緊急措施,他還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之前劉牢之殺了陳東,如果膽大放在別人的身上估計就算不死也要挨軍棍,但是敬科知道他這麼做是為了保護自已不讓陳東在哪裡胡說八道。

所有針對陳東之死,敬科並沒有進行追究。

在劉牢之立了軍令狀之後,敬科的眉頭又有了喜色,他對劉牢之說道。

“老叔,既然你決定親自前去,那麼後勤保障不需要操心,朕保證你計程車兵在征戰期間,肉食米糧那是足足夠夠的,打完仗回來保準他們個個都胖三斤。”

聽到敬科的保證,劉牢之知道皇上是在給他臺階下,他也是開玩笑的說道。

“臣就多謝陛下的美意了,如此盛情,臣真不知道是旅遊去呢還是打仗去了。”

此話一出,君臣同樂,大帳之中也是笑聲不斷,但是還是沒有忘記自已的責任,劉牢之收聲後說道。

“陛下放心,臣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敬科點了點頭,表示自已相信劉牢之,然後從系統之中拿出了自已的BWM交給了劉牢之。

“朕沒有什麼尚方寶劍,這把BWM就是朕的尚方寶劍,要是那二個郡的太守拒不投降,你就用這把尚方寶劍送他們到西方如來座下,享受人生去把。

當然,要是他們乖乖聽話投降,那麼朕還是願意賞他們一個官做做,你到了以後把咱們的改革九術讓人抄寫十萬份,給我全部用投石車扔到城裡。”

“臣遵命。”

劉牢之和趙佗二人領了命令直奔九真郡、日南郡前去,九真郡太守李舉聽說帶兵的是人大將軍劉牢之和之前南海太守趙佗,又是滿城收到了改革九術。

雖然沒有經歷過改革九術,但是也早已經看過改革的成果,交州其他郡投降之後過的是蒸蒸日上,現在就剩下自已和日南郡了,沒必要去雞蛋碰石頭,自知不是對手的他在劉牢之和趙佗來的當天就出城獻出印章投降。

劉牢之以為要傷亡一些士兵才可以攻打下來,沒想到沒有費任何力氣,只是藉助自已在荊州和川地殺出來的赫赫威名還有陛下的改革九術就輕易得到了九真郡。

這樣的結果給了他莫大的鼓舞和歡喜,但是如果只是這種情況那也無法體現出來自已的戰爭價值了,這讓這名老將還是有一些心裡不痛快的。

此刻九真郡太守在城邊恭迎二位將軍進城,為了趁熱打鐵,剛剛進城之後劉牢之就吩咐趙佗統計九真郡的人口和錢糧,自已則是帶兵單獨去夜襲日南郡,來一個出其不意。

“趙將軍,現在我們剛剛拿下九真郡,那日南郡肯定在那裡加固城防,我想趁今夜長途奔襲,在天亮之前就拿下日南郡,這樣也好提前交了差事。”

聽了劉牢之的話,讓趙佗有一些擔憂之色。

“大將軍,你想打一個出其不意縱然沒有錯,但是如果有埋伏怎麼辦,再說你身為統帥怎麼能孤軍深入呢,這事情還是我來把,要是成功了功勞算你的,如果失敗了算我自已輕敵冒進,我會和陛下說清楚,到時候不會連累你。”

這一番出來,給劉牢之乾的不高興了,他是主帥怎麼能讓別人代替自已去攻城,不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