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稱帝 (第2/2頁)
安樂公:重鑄大漢榮光! 鈺姝道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步一步的走向高臺之上,走過九九八十一個臺階之時,轉過頭來,聚神凝望。
此刻天下在他腳下,萬民在他腳下,嘴角不自覺的上揚,自已平時裡做的夢居然實現了。
成都和漢中這邊四海歡騰,稱帝后的敬科延續了之前的惠民政策,他深切的知道民貴君輕的道理。
隨後宣稱要光復漢室,但是他深刻知道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都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於糧草運輸問題;
為了解決運輸問題,他命人修建了一條從成都到綿竹,再到漢中的八百里油白路,除了修建道路之外,他也改造了運輸的方式;
用更加貼近實際的辦法和現代科學知識創造出了更新的木牛流馬。
先是改造了的之前運輸方式,在三國的時候,只能靠人力把糧食一代一代的從漢中背到前方,期間消耗的糧食都比運送的還多;
所以為了解決糧食消耗的問題,他採用了運輸更快的馬,他先是命人從雍涼地區買馬,然後挑選健壯的馬匹進行生產和勞動,對其他的小馬和母馬,成立養馬司,交由官府進行撫養。
當然老百姓也可以買小馬進行養殖,官府承諾養到成年之後,會高價回收馬匹,用來運送物資和打仗。
接著對道路開始鋪設糧道,專門用來運輸糧食和物資,安裝上了更加現代化的鐵鉤,透過鐵鉤將馬車一排排的串聯起來,這樣節省了很多人力和力;
用鐵礦熔鑄成鐵輪,把車子的木製輪子改造成更加耐磨的鐵輪,把馬和車子更好的結合起來,只需要一個人在前面就行,後面鐵鉤連著一輛輛馬車,跑在專屬的鐵道上就行。;
在車子的和車子的中間安裝了反作用力的拉環和收縮牽引,這樣馬拉著車跑在指定的馬道上面,速度比平時快許多,拉環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牽引作用。
為了防備馬車維修和疲勞駕駛,還每隔五十里設定專門維護馬和車子的驛站,用來替換馬匹和人,還有檢查車子齒輪磨損。
其實敬科的初衷不是用馬和車,而是想用積分兌換大卡車運輸,但是古代人好像不太會開車,教了很多次還出了好幾次車禍;
只能退而求其次,給自已兌換了一輛拉風的法拉利,每天上朝開著去,下朝帶著阿璃去兜風,但是因為法拉利太過拉風,一時之間,敞篷馬車成為成都人最受歡迎的馬車。
大戶人家和官員都效仿起來,給自已的車子都改成了敞篷車。
為了解決蜀道難的問題,不走諸葛丞相的老路,他用號召百姓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從祁山中間打通蜀道,修建四通八達的隧道,方便糧食的運輸。
如果可以打通,那麼本來漢中出祁山到涼州雍州幾個月的路程,現在不到二天就可以到達,這一系列神之操作看呆了所有的百姓,更覺得敬科是天命之子,帶來的東西都是從來沒見過的寶貝。
因為祁山挖通加上修路的原因可能需要三年五載,所以敬科採用了劉牢之的建議,先訓練兵馬,囤積糧草,先取南方,再進行北伐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