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一人推案直出,立於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以妄議廢立!汝欲為簒逆耶?”
眾人看去,乃幷州刺史丁原也。
丁原怒目圓睜,指著董卓厲聲斥責。
董卓大怒:“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董卓說罷,遂執佩劍欲斬丁原。
管彥看著忽然劍拔弩張的,不禁暗自拍掌喜道:董卓你倒是上啊,你一上,估計呂布立馬會宰了你!也省了我一翻手腳。
值此之時,李儒也看見丁原之後立著一人,生的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指方天畫戟,怒視董卓。
李儒恐生異變,忙上前對董卓說道:“主公,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國政:來日朝堂公論未遲也!”
李儒勸說之時,頻使眼色,董卓見之,知其必有用意,董卓回身坐下,惡狠狠地盯著丁原。
筵席百官亦紛紛相勸:“建陽公息怒!”
丁原指著董卓憤憤說道:“董卓小兒,有我丁建陽在,萬不會使汝得逞!”
說罷,丁原大袖一揮,帶著呂布奪門而出。
董卓看著丁原奔出的身影,看著群臣說道:“吾所言,合公道否?”
典軍校尉袁紹回道:“董公,今十常侍新滅,朝廷初定,百廢待舉!不宜再大動干戈,以致上下不寧也!”
董卓一拍桌子:“吾此舉正為匡扶社稷,本初何必多疑?”
這是,席中一人起身說道:“命宮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便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
今上雖幼,然聰明任智,並無分毫過失。
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尹、霍光之大才,何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尚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董卓聞言,惱羞成怒:“盧植老兒,今日吾便斬了你這逆賊!”
說罷,董卓拔劍向前欲殺盧植。
侍中蔡邕、議郎彭伯諫曰:“盧公海內人望,今若害之,恐天下震怖!董公三思啊!”
董卓一揮劍,獰聲道:“說植以情者,同罪斬之!”
董卓這一句說的霸氣側漏,一種捨我其誰的架勢頓時顯現出來。
而眾臣更是唯唯諾諾,不敢言語。
但是所有人彷彿都忘了,這筵席末座,還有一人未曾發話。
管彥本不想摻乎今天的事,但是蔡邕乃未來老丈人,盧植更是師傅皇甫嵩的老友,若是在自己眼皮地下讓他們出事,恐怕管彥唯有一死謝天下了。
“今上即位未幾,並無失德;汝欲廢嫡立庶,非反而何?”
又是一聲反對的話,董卓揮劍大吼:“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有不從者,斬!”
一句說完,董卓這才循聲看去,當目光看到了那張冷峻的面龐時,董卓先是一愣,隨機氣急敗壞道:“管文德,汝一而再,再而三與老夫做對,汝視吾之劍不利否?”
管彥也不甘示弱,一腳踢翻面前條案,太阿出鞘指向董卓:“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馬超、龐德見狀,抄起傢伙便護在管彥周旁。
李儒劍馬超、龐德二人,孔武有力,英氣逼人,似乎非是等閒之輩。
李儒忙擺手笑道:“管冀州勿惱!此事今後再議,今日我家主公似已飲多,先行失陪了!”
說完,李儒暗自對董卓使了個眼色,董卓重重哼了一聲,便拂袖而出。
次日,丁原引軍城外叫戰。
董卓大怒,與李儒領兵出迎,相戰丁原。
陣前,只見呂布頭頂束髮金冠,身披百花戰袍,外罩唐猊鎧甲,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