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車司機再也沒有人去抱怨新能源車了,反而一天到晚都是美滋滋的。
計程車普及後,新能源車進入尋常人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人家計程車一年跑五六萬公里都毛事沒有,個人家一年跑那麼一萬兩萬的不是更沒有事兒了嗎。
人都是會做對比的,這樣一對比事情也就向好的方面發展了。
到了四月份,威來新能源車雖然沒有銷售過萬輛,但也僅僅差了一點而已。
差了四百多輛。
在得知威來的新能源車月銷量快達到萬臺的訊息後。
國內的諸多車企開始非常認真地對待新能源車了。
當然,那些合資企業依然不能新能源車當回事兒。
或者說他們要拿新能源車認真對待,但是他們的合資夥伴卻極力反對新能源車。
尤其那些和小日子合資的車企更是如此。
小日子堅決認為電動車絕對成不了氣候。
它們當不當回事兒江宇也沒在意,巴不得小日子車企不當回事兒。
它們要是當回事兒要把它們打敗還需要費一番周折。
威來的電池再一次成為緊俏商品。
到現在為止,除了畢迪外,還沒有其他車企在電池方面佈局。
雖然它們開始重視電動車,但依然不認為電動車會取代燃油車。
這也是這些車企沒有在電池上佈局的原因。
他們不自己佈局電池,自然就要從別的地方購買。
這樣威來電池的銷量開始大幅度上升。
除了供應自家車騎的使用外,多餘的產能全部銷售了出去。
並且還繼續擴充產能,這次威來投資的電池廠在鄭州和行臺。
這兩個地方有威來的企業,在這裡辦企業屬於熟門熟路。
鄭輕廠和行臺威來分別承接了這兩樣工程。
這兩個企業現在已經把三輪車的技術轉讓給了別人。
這樣江宇要到非洲去生產三輪車的計劃,也就徹底的胎死腹中。
這兩個企業現在主要生產的是輕卡和皮卡。
威來許諾將來會讓它們生產乘用車。
將來電動車稱霸天下的時候,光指望東河的總廠產能是肯定不夠用的。
將來這兩個地方會是威來電動車的重要生產基地。
將來要生產電動車,那麼電池和電機自然現在就該開始佈局了。
因此,威來集團準備在今年夏天就在行臺和鄭州各投資一個企業,專門生產電池電機和電控這些部件。
預計這兩個企業從開工建設到投產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按照時間推算到2013年夏天基本就可以投產。
那個時候電動車也該普及的差不多了。
就是這兩個地方江宇也懷疑到時候產能依然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