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印了一千套已經全部賣出去了,接下來臣準備再印幾百套,另外採用稍差點的紙張,再多印一些賣往別處.”

朱佶拱了拱手,簡單說了一下書籍的情況。

“才賣了一千套?”

一聽這話,朱祁鎮皺起了眉頭。

“一千套已經不少了,這還是在京城,官員眾多,另外得知有陛下親書所寫的書名,一些有錢的富戶也買了一套回去.”

“畢竟我大明雖有幾千萬人,不過讀書者百里無一.”

對於這個數字朱佶倒是很滿意,朱祁鎮雖然是皇帝,可是真的不怎麼了解這個國家的情況。

“照你這麼一說,賣的確實還可以。

其實現在不用你這本書造勢,下西洋的事情,也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

“原本東南地方對於再下西洋並不怎麼支援,不過得知此次不是由朝廷出面採購.”

“而是允許商戶報名參加,這讓那些商戶十分積極,名額早就報滿,現在地方上正在審驗他們是否能夠出海.”

朱祁鎮抑制不住興奮之色說道。

他說的沒錯,東南江浙閩等地本來就有出海經商的傳統,宋元之時海貿都很發達。

只不過自從大明建立不久開始禁海,海貿便逐漸沒落了。

得益於朱棣開始的七下西洋,帶來的大量香料,讓他們想起了海貿的鉅額利潤。

可惜他們沒有辦法從中分一杯羹,朝廷採購說的好聽,可採購的價格給的並不高。

這回就不一樣了,大家跟著一起出海,有朝廷的戰艦保護著,他們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一次出海就算是一年,能賺幾倍的利潤,區區三成收入當做稅收在他們看來,根本就不算什麼,何況此次出海,一來一回都可以賺錢,有可能投入一萬兩回來之後貨物一賣能得十萬兩。

除去三萬兩的稅收,還有七萬兩在手呢。

“臣這本書並不僅僅是引導大家看重海貿,更多的是想引發更多人對海外的興趣.”

“只有那樣,一旦我們真的能發現前人未曾踏足的地方,才會有人想著出去看看.”

在朱佶看來,朱祁鎮的格局實在是太小了。

他要的是培養航海意識,提前幾十年出海,以大明的體量,很容易就能在東南亞、澳洲,非洲等沿海地方建立自己的據點或者勢力。

若是能發現美洲,找到黃金、白銀、銅礦,那就更好了。

“朕倒是忘了,你想的是開疆拓土.”

朱祁鎮笑了笑,對於海外有沒有前人不知道的地方,他也不知道。

不過只要有可能,還是要試一試的,要是真能找到那些地方,對大明也是一件好事。

走出乾清宮,朱佶有些慶幸。

慶幸他穿越在這個時代,這個節點。

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留下的人才還在,大船建造技術還在,奧斯曼還沒有完全崛起,歐洲也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壓力。

跟隨朱棣南征北戰的元老們現在還有不少,他們骨子裡還有尚武、進取的精神。

正統十四年就要過去了,歷史上這一年是大明由盛轉衰、由攻轉守的年份,甚至對於這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

估計誰都不會想到,正是由於土木堡一戰,這個國家的命運也盛極而衰。

之後大明武德不在,嘉靖朝更是爛的不行,南方的倭寇幾十人縱橫幾十個府縣,敢到南京城下耀武揚威,城內數萬守軍不敢應戰。

北方蒙古縱兵北京城下,燒殺劫掠,北京城大門緊閉,不敢應戰。

要不是出了個戚繼光、胡宗憲,底褲都要被人扒乾淨!再往後張居正改革,使得萬里可以三大徵,看起來大明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