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掉蜀地的省主席。

唐式遵擔任浙江省副主席,徵集到足夠的新兵和物質之後立刻辭任。

由黃紹閎擔任浙江省主席。

二十三集團軍雖然沒有被調動到南京,但是在廣德和蕪湖繼續堅守。

考慮到鄧錫侯等人還在李宗仁的手下做事。劉相也不想和李宗仁鬧得不愉快。在和陳誠商量完之後,就給唐式遵發了電報,在電報中邀請黃紹閎到吳興來見面。

接到劉相的電報之後,唐式遵就帶著朱家驊,黃紹閎一起趕到了吳興。

原本要返回武漢的陳誠見到這樣的情況,也暫時留在了吳興。

就在蜀軍休整和打掃戰場的時候,南京城下華夏和東瀛的雙方軍隊,正在在鏖戰。

堅守南京的第六天,終於在下午的時候,被東瀛的第六師團,率先攻入城內。

突破後城門以後,第6師團,第114師團,在少壯軍官的帶領下,蜂擁入城。

更悲慘的是,大量守軍,被四面合圍的東瀛軍隊,堵在了城內。

唐生智一群高階將領,在三天前,也就是12月11日已經離開。

原本劉相還準備去調動軍隊導蘇州,看看有沒有機會和第十軍的殘兵在打一仗的。

可是第十軍的殘部為了趕上攻下南京的機會,在休整了兩天之後,們就在飛機的掩護下撤出了蘇州城。給蜀軍留下了一座空城。

為了報復蜀軍,也是為了發洩戰敗的屈辱。東瀛軍隊在蘇州城的這兩天,不斷的殺害百姓和國軍的俘虜來取樂,在離開的時候還埋下了炸藥,準備等蜀軍進城之後,就立刻引爆炸藥。

要不是進入蘇州城的是直屬警衛團計程車兵,發現了埋藏的炸藥。那蜀軍可就要吃大虧了。

氣的監視東瀛軍隊的直屬團的戰士牙都差點咬碎了,差點就追了上去。

南京失守之後。國府就放棄了增援南京的計劃了。

國府這邊,陳誠把從淞滬戰場撤離下來的中央軍計程車兵都編入到了第十五集團軍。還駐紮在吳興一帶。擺明了就是要在讓第十五集團軍留在第七戰區。

開始的時候,劉相也沒多想,覺得十五集團軍留下,對於第七戰區也是有好處的。畢竟這次蜀軍傷亡確是挺大的。雖然新兵補充的很快,可是蜀軍的戰鬥力去下降了不少。有中央軍的這些老兵在,萬一再有戰事。也避免了手忙腳亂。

可是當劉相接到司亮和他自身的情報系統從武漢傳遞的情報之後,劉相就清楚了陳誠的十五集團軍留在七戰區。司為了監視蜀軍。

原因當然司因為這兩場大捷讓劉相聲望大大的提高了,可謂是功高震主。

同時也把國府的官員比較的更加的無能。

加上抗戰爆發之後,讓出蜀地作為全國的後方,放棄蜀地行政,稅收的權利,把一盤散沙一樣的蜀軍,全都拉到戰場上抗戰。

劉湘的聲望,濃到了讓軍委會忌憚的程度。

當然,這其中也是有別有用心的人。使用了捧殺的方式,用劉相的英明,打擊常凱申的聲譽,一石二鳥。

在武漢等地散佈說要是委員長當初,象劉相一樣積極備戰,這場戰爭,華夏絕不會被東瀛逼迫的這樣狼狽。

這也就造成了蜀軍越是連戰連捷,戰果被有心人放大,用來挑起蜀軍和國府的矛盾。

可是不得不說這樣的辦法還真的奏效了。

要知道常凱申本來就不是大度的人,小心眼司出了名的。

加上和劉相在當初為了爭奪蜀地的大權的時候,就多有矛盾。

更不用說劉相和蜀軍為了獲得第七戰區和省主席的位置得罪了不少國府的高官。

這也就導致參造謠的勢力非常多,有東瀛間諜,國府內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