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到8日這幾天的時間。

常凱申得知東瀛軍隊登陸金山衛的訊息後,立即命令淞滬戰場前敵指揮官陳誠作出應變處置,陳誠急令右翼軍的東北軍吳克仁第67軍前往增援松江,卻未能退敵。

11月8日夜,東瀛軍隊憑藉強大火力從東、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第67軍全軍覆沒,東瀛遂佔松江。隨即兵分兩路,一部沿太湖東岸,經浙江、安徽直趨南京,主力則指向楓涇鎮、嘉興、平望。9日,切斷滬杭鐵路及公路。

與此同時,東瀛第18師團在江蘇太倉境內的白茆口登陸成功,前鋒直指京滬鐵路和公路,形成合攏之勢。

蘇州河北岸的日軍6個師團於10月31日強渡蘇州河後,迅速向兩路登陸東瀛軍隊靠攏,淞滬地區70萬大軍頓陷危險境地。

淞滬開戰是在8月份,戰事歷經秋收,嚴重影響了魔都秋季的糧食供給。

東瀛軍隊那些狂熱的軍國份子,叫囂著三個月滅亡華夏,對於淞滬這場三個多月的苦戰,缺乏準備。

實際上不止是東瀛軍,整個魔都的糧食非常困難,每個士兵每天分配不到二兩米,殘暴的倭寇加劇了對魔都周邊百姓的劫掠,甚至租界內都出現了糧荒。

租界裡的英法各國領事,為了解決糧荒問題,甚至逼迫虞洽卿派船從東南亞收購糧食應急。

11月8日晚,常凱申下令進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隊撤出魔都的戰鬥,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

由於命令過於倉促,指揮失控,大撤退結果演變成全面大潰退。

11日,魔都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魔都淪陷。

在廣德的民眾因為劉相得出面,和當地的紳士達成了協議,有蜀地的企業負責這次遷移的費用。

廣德的幾十萬民眾,在當地士紳的帶領下,踏上了漫長的西遷之路。

留給二十三集團軍的是五個補充團,近一萬的壯丁。

可是隨著魔都的淪陷。之前傳佈的謠言,太湖兩岸的民眾就都相信了。尤其是趕廣德之後,看到人去鏤空的場景。更加加深了傳言的可靠性。

太湖兩岸的民眾,一路從吉安到徽州去九江,一路從杭州到江西去武漢。

當然,儘管是這樣,還是有一部分的人沒有撤離。於是範紹增和劉相商量了一下之後,就派軍隊假裝潰兵,進行搶劫。

佈告,謠言,搶劫,一起上。

二十三集團軍不擇手段,用了十天時間,簡單粗暴的清空了太湖沿線公路附近村子的人口。

11月15日,蘇州遭遇一百多架次飛機空襲,城內平民傷亡慘重,18日蘇州淪陷。

此時淞滬敗局已定,南京也是危在旦夕。

軍委會總算是想起了二十二集團軍以及七戰區。

陳誠作為七戰區副司令長官,從南京前往廣德督戰。

在淞滬戰場上被打殘了的蜀軍26軍郭汝棟部,以及吳奇偉第4軍跟部分殘餘的部隊進行了合併,新成立第九集團軍歸建七戰區,

兩部得到命令撤退到太湖西岸。

接到電報的劉湘,讓參謀長周化從給軍委會拍發七戰區的部署。

這個計劃,還是讓軍委會滿意的。

七戰區雖說不主動求戰,也不避戰。

看到劉湘居然把自己老底子放在太湖沿岸,常凱申對劉相還是很讚許的。也就沒有將和劉相關係不好的楊森給派到第七戰區。

東瀛方面則合併日軍合併所有的派遣軍,成立了華中方面軍。

新上任的司令官,還是原來的魔都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

此時在東瀛的大本營,以石原莞爾為代表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