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倒翻的同時側翻,落地時身子已轉了一百八十度,腳尖在地上輕輕一點,箭一般向前射出,數個起落人已在二十丈之外。

葉慕春腳下不停,扭頭道:“你們趕快離開,擔心遼兵報復.”

葉慕春迅速離去,身子漸漸成為一個小點。

然而他的聲音卻在每一個獲救村民的耳畔激盪,久久不絕。

這等以內力凝音的上乘內功這些普通村民自是不知。

葉慕春連續幾天施展輕功趕路,兩條腿都跑軟了,離目的地遼國富貴城也近了,就停下來休息,揣摩新練的“英雄三刀”與“無敵四劍”,不但將“英雄三刀”轉化為劍法,還將“英雄三刀”、“無敵四劍”成功地融入掌法,更悟出“無敵四劍”重意不重招,劍招為骨,劍意為髓,改“無敵四劍”之名為“四季劍訣”。

葉慕春的武功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

葉慕春全神投入練功,直到初步練成“英雄三刀”與“四季劍訣”才記起“刀三”與“劍四”臨終重託。

現在離八月十三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葉慕春不得不暫時放棄武功的修行,加速向富貴城趕去。

數日後葉慕春深入到蒙古草原腹地。

時當夏秋之交,野草繁茂,一望無際,不時可見到成群的牛、羊和馬,正如古詩所形容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置身於異邦大草原,感受到天空的無比遼闊,葉慕春心中生出強烈的孤寂感。

整天所見的只有馬、牛、羊、草,葉慕春很快失去了初到草原的新鮮感,換來的是單調、孤獨和寂寞。

“難怪契丹人覬覦我大宋的錦繡山河!我大宋名山勝水不勝列舉,一輩子也遊不完.”

葉慕春忽然奇怪地想。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民風強悍,然而極為好客。

葉慕春路上遇見一些遼國牧民,雖然語言不通,遼國牧民仍然請葉慕春喝牛奶或羊奶,吃乳酪和牛羊肉,並熱情留宿。

葉慕春覺得遼國也有好人,而且多數人都很友善,那些殘殺漢人,連年侵略、騷擾宋國邊疆的遼國官兵只是被少數野心家和遼國權貴利用,才成了殺人工具和戰爭工具。

好不容易碰到一位懂漢語的契丹人,葉慕春向他詢問遼國富貴城的方位,才知道自己走錯了方向,本該向東走,但自己卻一直向北走,結果走了幾百裡冤枉路。

葉慕春折而向東,經過一個方圓數十里的無人區,看見一幢小木屋,門楣上用竹竿挑著兩面布幡,幡上分別寫著“酒”、“茶”兩個大字。

葉慕春正感口渴,心中大喜,快步走進小木屋。

屋中只有一個花白頭髮的老漢和一個二八年華的少女,都著漢人裝束。

那少女雖然粗布衣裙,卻掩飾不住她的天生麗質。

他們像一對父女,又像是祖孫,兩人俱是愁眉苦臉,見來了客人也不理睬。

葉慕春暗感納悶,詢問道:“大叔,你們今天不做生意啦?”

老漢眉毛一抬,道:“去去,老漢正煩著,做什麼生意!”

少女道:“這位公子又沒招惹我們,爹不要對他發火.”

面向葉慕春道:“公子,對不起,我們今天不做生意.”

葉慕春道:“姑娘,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們為什麼不做生意?是怕在下付不起錢嗎?”

葉慕春從懷中掏出一兩銀子。

少女道:“公子,你別誤會,我們不是這個意思.”

“既然你們今天不做生意,在下也不便打擾。

不過在下走得口喝,想討一杯水喝,不知姑娘能否行個方便?”

少女默默地端起大茶壺,倒了一碗涼茶,遞給葉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