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 10 月 12 日,新四軍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應運而生,這一新生的抗日力量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望與重託。同年 12 月 25 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宣告成立,為抗日戰爭的烽火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這一系列重大事件中,高敬亭被委以重任,擔任新四軍四支隊司令,肩負起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

當時的中國,正沉浸在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慘痛陰影之中。南京城內,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日軍的殘暴行徑令人髮指,這一慘絕人寰的悲劇激發了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的決心。高敬亭率領的新四軍四支隊,懷著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怒和對同胞的深切悲痛,誓要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為死難同胞報仇雪恨。

1939 年 12 月 18 日,日軍攻佔了津浦路南端的滁縣,進一步擴大了其侵略範圍,局勢愈發嚴峻。就在這危急關頭,1939 年 12 月 18 日,毛澤東指示周恩來、項英,命令高敬亭部依託皖山山脈,進至蚌埠、徐州、合肥三點線作戰。

高敬亭接到命令後,深知責任重大,立即召集四支隊的幹部們進行緊急部署。在簡陋的指揮所裡,他神情嚴肅而堅定,目光中透露出果敢和決絕。

“同志們,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命令已經下達,我們必須堅決執行,毫不退縮!”高敬亭的聲音鏗鏘有力,在指揮所內迴盪。

幹部們個個神情肅穆,眼神中充滿了戰鬥的決心。

“蚌埠、徐州、合肥三點線,是日軍的重要防線,也是我們打擊敵人的關鍵區域。我們要充分利用皖山山脈的地形優勢,靈活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高敬亭指著地圖,詳細地分析著作戰形勢。

四支隊迅速行動起來,戰士們收拾行裝,檢查武器裝備,準備奔赴前線。他們深知,這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但每個人的心中都燃燒著正義的火焰,毫無畏懼。

部隊在高敬亭的帶領下,沿著崎嶇的山路向皖山山脈進發。山路崎嶇難行,戰士們揹著沉重的裝備,艱難地跋涉著。高敬亭走在隊伍的前列,他的身影堅定而挺拔,給戰士們帶來了無窮的力量和信心。

“同志們,加把勁!我們早一刻到達目的地,就能早一刻打擊敵人!”高敬亭不時地鼓勵著戰士們。

經過數日的艱苦行軍,四支隊終於抵達皖山山脈。這裡山巒起伏,叢林密佈,是進行遊擊戰的理想之地。高敬亭立即組織部隊進行佈防,他親自勘察地形,選擇有利的伏擊地點。

“這裡,還有那裡,設定暗哨,密切監視敵人的動向。”高敬亭指著地圖上的幾個點,對部下說道。

戰士們迅速行動起來,按照部署進入各自的戰鬥位置。他們在山林中構築工事,隱藏身形,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不久,情報傳來,一支日軍的運輸車隊即將經過四支隊的伏擊區域。高敬亭果斷下達命令:“做好戰鬥準備,聽我號令!”

戰士們握緊手中的武器,眼睛緊緊盯著道路的前方。當日軍的運輸車隊進入伏擊圈時,高敬亭一聲令下:“打!”

頓時,槍聲、手榴彈爆炸聲此起彼伏,日軍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暈頭轉向。四支隊的戰士們如猛虎下山,迅速衝向敵人。

“衝啊!消滅鬼子!”戰士們的喊殺聲響徹山谷。

經過激烈的戰鬥,日軍的運輸車隊被徹底摧毀,物資被繳獲,四支隊取得了一場漂亮的勝利。

然而,戰鬥並沒有結束。高敬亭深知,日軍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進行報復。他命令部隊迅速轉移,重新尋找戰機。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四支隊在蚌埠、徐州、合肥三點線之間神出鬼沒,不斷襲擊日軍的據點、運輸線和巡邏隊。他們時而化整為零,分散出擊;時而集中兵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