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 年 2 月,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第四支隊與第五支隊迎來了歷史性的合併,一支嶄新的力量——新的第五支隊應運而生。這次合併,不僅僅是隊伍的重組,更是抗日力量的整合與壯大,它象徵著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

改編後的第五支隊與第三支隊合稱為三五支隊,成為了活躍在浙東大地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裝。他們的身影穿梭於三北和四南的廣袤土地,為保衛祖國、抗擊敵寇書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三北,即鎮海、慈溪、餘姚三縣北部地區,這裡是戰略要地,也是敵我雙方激烈爭奪的焦點。三五支隊的戰士們深入這片土地,與當地的人民群眾緊密相連。他們在村莊裡宣傳抗日思想,動員群眾參與抗日鬥爭。每一個村莊都成為了他們的根據地,每一位百姓都成為了他們的堅強後盾。

在慈溪的一個小村莊,三五支隊的戰士們剛剛抵達。日軍得到訊息後,企圖對他們進行圍剿。村民們得知情況,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幫助戰士們隱藏武器裝備,將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婦女們為戰士們準備食物,男人們則拿起農具,在村口站崗放哨。當日軍到來時,看到的只是一個平靜的村莊,找不到三五支隊的任何蹤跡。

在鎮海,三五支隊與日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游擊戰。日軍憑藉著武器裝備的優勢,對三五支隊進行瘋狂的攻擊。但戰士們利用熟悉的地形,巧妙地與日軍周旋。他們在山林中穿梭,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有時,他們會在日軍的必經之路上埋下地雷;有時,他們會趁著夜色襲擊日軍的據點。在一次戰鬥中,一位年輕的戰士為了保護戰友,不幸被日軍的子彈擊中。但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緊緊地握住手中的槍,口中喊著“打倒日本侵略者!”

餘姚北部的山區,三五支隊建立了臨時的指揮所。這裡雖然條件艱苦,但戰士們的鬥志卻絲毫不減。他們在這裡制定作戰計劃,研究戰略戰術。同時,他們還積極開展群眾工作,幫助村民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一位老大娘看到戰士們的衣服破了,連夜為他們縫補。她一邊縫補,一邊對戰士們說:“孩子們,你們要多打勝仗,讓我們早日過上太平日子。”

而在四南地區,即四明山以南的新昌、嵊縣、東陽、諸暨等地,三五支隊同樣留下了他們英勇戰鬥的足跡。

新昌的一個小鎮,被日軍佔領後,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三五支隊得知情況後,決定對這個小鎮進行解放。戰士們趁著夜色悄悄潛入小鎮,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他們逐屋逐巷地與敵人爭奪,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經過一夜的激戰,終於將日軍趕出了小鎮,百姓們歡呼雀躍。

嵊縣的山區,三五支隊與當地的游擊隊配合,對日軍的運輸車隊進行了伏擊。當日軍的車隊進入埋伏圈後,戰士們迅速發起攻擊。一時間,槍聲、爆炸聲震耳欲聾。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損失慘重。這次伏擊不僅打擊了日軍的物資運輸,也極大地鼓舞了當地群眾的抗日信心。

東陽的一個村莊,日軍經常來掃蕩,搶奪百姓的財物。三五支隊決定給日軍一個教訓。他們在村莊周圍設下埋伏,當日軍再次前來時,給予了他們迎頭痛擊。日軍被打得抱頭鼠竄,再也不敢輕易來犯。

諸暨的一個煤礦,被日軍霸佔,強迫當地百姓為他們挖礦。三五支隊得知後,迅速組織力量進行解救。他們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最終成功解救了被壓迫的百姓,並炸燬了煤礦,讓日軍的資源掠奪計劃落空。

在這些地區,三五支隊之所以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離不開黨的領導和人民的支援。黨的戰略方針為三五支隊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黨的幹部深入到隊伍中,與戰士們並肩作戰,為他們提供思想上的指導和組織上的保障。

人民群眾更是三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