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那是一箇中華民族深陷危機的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的大好河山,戰火紛飛,生靈塗炭。在這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堅定地舉起了抗日的大旗,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抵禦外敵。
高敬亭,這位英勇無畏的革命者,深知局勢的緊迫和任務的艱鉅。他積極與中共中央保持緊密聯絡,深入領會中央關於聯合國民黨軍,組成聯合抗戰的指示精神。他明白,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個人恩怨和黨派之爭必須讓位於民族大義,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拯救國家於危亡之中。
當時的局勢錯綜複雜,國共兩黨之間長期的對立和衝突使得合作之路充滿了荊棘和坎坷。然而,高敬亭懷著堅定的信念和使命感,毅然決定主動與當時的國民黨“剿共”總司令衛立煌聯絡,力求推動國共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
那是一個陰雲密佈的日子,高敬亭帶著中共中央的期望和囑託,踏上了前往與衛立煌會面的征程。一路上,他的心情沉重而又堅定。沉重的是,他深知此次談判的艱難,國共之間的積怨深厚,要達成合作並非易事;堅定的是,他對黨的指示深信不疑,對民族的未來充滿希望。
當高敬亭終於見到衛立煌時,談判桌上的氣氛緊張得幾乎讓人窒息。國民黨方面的代表們個個神色嚴肅,眼神中透露出對共產黨的懷疑和戒備。衛立煌坐在首位,表情凝重,心中或許也在權衡著利弊。
談判伊始,國民黨方面就試圖在合作中佔據主導地位,提出了一系列苛刻而不合理的要求。他們要求紅軍放棄獨立自主的指揮權,接受國民黨的整編和調配,甚至試圖限制紅軍的活動範圍和作戰方式。
面對這些無理要求,高敬亭面不改色,心中卻燃起了憤怒的火焰。他以高超的談判藝術,不卑不亢地回應道:“諸位,如今國難當頭,日本侵略者的槍炮聲已經響徹中華大地。我們共產黨人前來尋求合作,是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不是來乞求施捨。紅軍是中國人民的武裝力量,有著自已的信仰和原則,我們願意與國民黨攜手抗日,但絕不是以犧牲尊嚴和獨立自主為代價。”
高敬亭的話語擲地有聲,讓國民黨方面的代表們一時語塞。他接著詳細闡述了共產黨對於抗日的堅定決心和合作的誠意:“我們共產黨一直主張全民族抗戰,只要能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我們願意與國民黨並肩作戰。但合作必須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礎上。我們紅軍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和頑強的戰鬥意志,在抗日戰場上必將發揮重要作用。如果國民黨真心想要合作抗日,就應當摒棄成見,共同制定合理的戰略和戰術。”
在談判的過程中,高敬亭始終堅守黨的原則,據理力爭。他深知,每一個讓步都可能影響到紅軍的未來和抗日的大局。對於國民黨方面提出的限制紅軍發展的條款,他堅決予以反對:“紅軍的發展壯大是為了更好地抗擊日本侵略者,不是為了爭奪權力。但如果國民黨試圖透過合作來削弱紅軍的力量,那這種合作是沒有誠意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高敬亭的堅定立場讓國民黨方面感到意外,他們原本以為共產黨會為了達成合作而做出更多的妥協。但高敬亭清楚地知道,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能退讓半步。他引用歷史上國共合作的成功案例,以及當前抗日形勢的緊迫性,強調只有平等合作,才能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共同抵禦外敵。
同時,高敬亭也展現出了靈活的策略和智慧。對於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他表示願意透過協商和溝通來尋求解決方案。他提出,可以在指揮系統上建立聯合指揮部,共同商討作戰計劃;在物資分配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配,確保雙方都能得到必要的支援。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激烈交鋒,談判陷入了僵局。國民黨方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