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那波瀾壯闊、烽火連天的歲月裡,四明山抗日根據地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中華大地的抗敵前沿。這裡,承載著無數英勇兒女的熱血與夢想,見證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戰鬥傳奇。而在這其中,“討田戰役”無疑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戰鬥,它不僅展現了中國人民抗擊外敵、捍衛家園的堅定決心,更成為了鞏固四明山抗日根據地的關鍵一役。

田岫山,這個以“田鬍子”之名為人所熟知的國民黨挺進四縱隊司令,本應肩負起抗日救國的重任,與廣大愛國志士並肩作戰。然而,他的內心卻充滿了自私與狹隘。在國民黨內部消極抗日的氛圍影響下,田岫山逐漸對積極抗日的三五支隊產生了嫉妒和怨恨。他認為三五支隊在四明山抗日根據地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威脅到了他的地位和利益。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怨恨不斷滋生,田岫山開始故意製造摩擦,試圖削弱三五支隊的力量。他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詆譭三五支隊的言論,汙衊他們的抗日行動是“擾亂後方秩序”,企圖在輿論上打壓三五支隊的聲譽。

不僅如此,田岫山還採取了實際的敵對行動。他時常派兵騷擾三五支隊的活動區域,搶奪物資,破壞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在與日軍的戰鬥中,他甚至故意避讓,讓三五支隊陷入日軍的包圍之中,企圖借刀殺人。

在 1945 年 5 月,他竟背信棄義,選擇了投靠日偽,被編為偽稅警第 3 特遣隊,淪為了民族的罪人。

面對田岫山的倒行逆施,英勇的三五支隊挺身而出,毅然決然地發起了“討田戰役”,以堅決的行動捍衛抗日根據地的尊嚴和安全。這場戰役的戰略部署精心而周密,兵分二路展開了雷霆般的攻勢。一路隊伍懷著堅定的信念,向著上虞縣城勇猛挺進;另一路則由足智多謀的參謀長劉亨雲和堅毅果敢的政治部主任張文碧帶領著三五支隊的主力,直撲田鬍子的老巢許岙。

許岙,這個地處險要的地方,四面環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田鬍子妄圖憑藉其複雜的地形和精心構築的防禦工事,負隅頑抗。山上矗立著的 28 個碉堡和眾多小土堡,宛如一顆顆猙獰的獠牙,讓田鬍子狂妄地宣稱此地“固若金湯”。然而,他的囂張氣焰並沒有嚇倒英勇無畏的三五支隊戰士們,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們戰勝敵人的鬥志。

劉亨雲參謀長深知,這場戰鬥不僅是武力的對決,更是智慧與策略的較量。他深知,要攻克這看似堅不可摧的堡壘,必須充分發揮戰士們的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於是,他召集了全體指戰員,在戰火紛飛的前線召開了一次次緊急會議,大家紛紛獻計獻策,共同商討著破敵之策。

戰鬥伊始,三五支隊首先採用了斷水斷糧的巧妙策略。他們迅速組織了精銳的小分隊,對許岙周邊的交通要道進行了嚴密的封鎖。這些勇敢的戰士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在崎嶇的山路上設下重重關卡,切斷了敵人的物資供應線。田鬍子的部隊原本依賴外部的補給來維持其戰鬥力,如今補給線被切斷,他們頓時陷入了物資匱乏的困境。糧食日漸短缺,飲水也變得越來越困難,碉堡內的敵人開始陷入恐慌和焦慮之中。

然而,僅僅依靠斷水斷糧的策略還不足以迅速攻克敵人的堡壘。戰士們又想出了火燒煙燻的奇招。他們仔細觀察了風向和地形,精心挑選了合適的位置,點燃了濃煙滾滾的柴草。藉助風勢,那滾滾濃煙如同一頭兇猛的巨獸,向著碉堡的方向撲去。濃煙順著碉堡的縫隙和射擊孔鑽了進去,瀰漫在每一個角落。敵人被嗆得咳嗽不止,眼睛被燻得紅腫流淚,呼吸變得困難,戰鬥力大大削弱。

與此同時,三五支隊並沒有忽視政治攻勢的重要性。政治部主任張文碧親自組織了宣傳隊伍,他們用響亮的聲音向敵人喊話,揭露田岫山叛國投敵的罪行,宣傳抗日的正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