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抗日鬥爭的持續深入,三五支隊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援下,隊伍規模不斷擴大。然而,就像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一樣,支隊內部也逐漸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分歧。
在一次針對日軍重要據點的作戰計劃討論會議上,戰術理念的差異開始浮出水面。
隊長李明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傾向於採取穩紮穩打的戰術。他認為,支隊新成員較多,戰鬥經驗相對不足,應該以較為保守的方式逐步推進,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他主張先進行詳細的情報收集和分析,瞭解據點的防禦佈局、敵軍兵力分佈以及周邊地形等情況,然後制定出周密的作戰計劃,利用地形優勢和火力掩護,逐步攻克敵軍的防線。
而副隊長張華則持有不同的觀點。張華是一位勇敢且富有衝勁的年輕幹部,他認為在當前形勢下,需要採取更為大膽和激進的戰術,才能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他提出,可以組織一支精銳的突擊隊,趁著夜色迅速接近據點,發動突然襲擊,打亂敵人的部署,為後續部隊創造進攻機會。
會議上,李明首先闡述了自已的想法:“同志們,這個據點對於日軍來說非常重要,他們的防守肯定很嚴密。我們不能貿然行動,必須謹慎行事。新同志們還需要更多的實戰鍛鍊,我們要儘量避免過大的傷亡。所以,我建議先進行全面的情報工作,確保我們瞭解敵人的每一個細節,再穩步推進攻擊計劃。”
張華緊接著發言:“隊長,我理解你的顧慮,但我認為我們不能過於保守。現在敵人可能還沒有預料到我們會對這個據點動手,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我們行動夠快,就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我們的新同志雖然經驗不足,但他們充滿熱情和勇氣,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勇敢的戰士組成突擊隊,給敵人致命一擊!”
兩人的觀點都有一定的支持者,會議室裡頓時議論紛紛。
支援李明的一位排長說道:“隊長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只憑一腔熱血就盲目衝鋒,那會讓戰士們陷入危險之中。情報工作是戰鬥勝利的關鍵,只有充分了解敵人,我們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作戰方案。”
而支援張華的一位班長則反駁道:“我們也不能因為害怕傷亡就畏手畏腳啊!如果總是等待完美的時機,可能就會錯失良機。突擊隊的方案雖然有風險,但一旦成功,就能迅速解決戰鬥,減少長時間戰鬥帶來的消耗。”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會議的氣氛逐漸變得緊張起來。
在資源分配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隨著新成員的大量加入,武器裝備和物資的需求急劇增加。
一次,支隊繳獲了一批新的槍支彈藥,但數量有限。負責分配的後勤人員面臨著一個難題:是優先滿足一線作戰部隊的需求,還是平均分配給各個連隊呢?
一線作戰部隊的連長趙剛認為,他們經常承擔最艱鉅的戰鬥任務,面對的敵人也更強大,應該得到更多的武器彈藥,以增強戰鬥力。他找到後勤負責人說:“我們連下次有重要的攻堅任務,這些新繳獲的槍支彈藥對我們來說非常關鍵,能大大提高我們的作戰能力,減少戰士們的傷亡。”
然而,其他連隊的連長們也有自已的看法。其中一位連長孫海表示:“大家都是為了抗日而戰鬥,不能只偏袒某一個連隊。平均分配雖然不能讓某個連隊的戰鬥力大幅提升,但可以保證每個連隊都有一定的戰鬥能力,在不同的戰鬥中都能發揮作用。”
在醫療資源方面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由於戰鬥頻繁,傷員數量增多,藥品和醫療裝置變得緊張起來。
醫療隊長王芳焦急地向支隊領導反映:“我們的藥品已經快要用完了,一些重傷員急需特定的藥品進行治療。但是現在藥品的供應跟不上需求,這讓我們的治療工作面臨很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