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五支隊奇襲日軍據點取得勝利之後,譚啟龍政委高瞻遠矚,深刻洞悉到要想在漫長而艱苦的抗日戰爭中獲取最終的勝利,必須緊密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使他們成為抗日的磅礴力量。於是,他激情澎湃地號召政工幹部與地方黨組織緊密聯合,積極向群眾深入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

張亮,這位滿懷熱忱、朝氣蓬勃的年輕政工幹部,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肩負起深入群眾的艱鉅使命。他身著簡潔質樸的軍裝,揹著輕便實用的行囊,步伐堅定地踏入了周邊的村落。

張亮首先抵達的是一個名為杏花村的寧靜村莊。剛邁進村口,他便瞧見幾個村民圍坐在一棵古老的大槐樹下,滿面愁容,憂心忡忡地談論著日軍的兇殘肆虐。張亮面帶親切的微笑,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上前去,熱情地向大家打招呼:“鄉親們,我是三五支隊的張亮,特地來和大家一起想辦法抗擊鬼子!”起初,村民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些許警惕和疑慮,但當他們迎上張亮那真誠而熾熱的目光,感受到他由內而外散發的堅定信念,漸漸地放下了防備,開始向他敞開心扉。

張亮找了個乾淨的空地,毫不介意地席地而坐,彷彿與村民們是相識已久的老友。他耐心傾聽著村民們訴說遭受日軍壓迫的痛苦經歷,那些飽含血淚的故事讓他的心情愈發沉重,不時凝重地點頭表示深切的同情。“鄉親們,咱們絕對不能再這樣逆來順受、任人欺負下去!咱們共產黨領導的三五支隊,就是要堅定地和大家並肩作戰,齊心協力抗擊日寇,守護咱們的美麗家鄉!”張亮的聲音洪亮有力,猶如洪鐘大呂,在村民們的心中激起層層波瀾。

為了讓村民們更清晰、更透徹地理解黨的抗日主張,張亮決定在村裡的曬穀場上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群眾大會。那一天,陽光灑在金黃的稻穀上,彷彿為這片土地披上了一層希望的光輝。張亮站在一個臨時搭建的石墩上,身姿挺拔,目光炯炯。他以激昂的語調大聲說道:“鄉親們,咱們共產黨始終主張全民抗日,不分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只要咱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如一人,就一定能夠把萬惡的鬼子徹底趕出咱們的家園!”他聲情並茂地講述著三五支隊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蹟,描繪著抗日勝利後那充滿希望和美好的生活景象。村民們圍攏在他身旁,聚精會神地聆聽,眼中逐漸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在與村民們日復一日的深入交流中,張亮敏銳地發現村裡有一位名叫李大爺的老人。李大爺本應安享天倫之樂的晚年生活,卻因日軍的殘暴行徑而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他的兒子被日軍強行抓去做苦力,至今生死未卜,杳無音訊。張亮感同身受,他決定用自已的行動給予李大爺溫暖和支援。此後,他多次來到李大爺家中,主動幫忙幹各種繁重的農活,陪李大爺聊天解悶,用真摯的話語安慰那顆飽受創傷的心。“李大爺,您放寬心。咱們三五支隊一定會竭盡全力把您的兒子平安救回來,讓那些喪心病狂的鬼子為他們的罪行付出沉重的代價!”李大爺被張亮的真誠關懷深深打動,原本黯淡無光的眼神逐漸恢復了生氣,心中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最終,李大爺毅然決然地擺脫了悲傷的陰霾,主動投身到抗日宣傳的隊伍當中,成為了一名積極活躍的宣傳員。

張亮還格外關注村裡的孩子們,他深知這些稚嫩的花朵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他在村裡那間簡陋的小學裡,義務為孩子們授課。他不僅耐心地教孩子們認字、算數,還教他們唱激昂的抗日歌曲,向他們講述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在他生動形象的講述中,孩子們彷彿看到了那些英勇無畏的戰士在戰場上與敵人奮勇拼殺的場景,幼小的心靈中悄然播下了抗日的種子。“孩子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長大後,一定要為保衛祖國、捍衛家園貢獻自已的力量!”在張亮的悉心教導下,孩子們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