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
高紀孝站起來,道:“我天疆王土,豈輪得到一介女流治理?再者,蜀地那唐南南在王都的名聲公孫你也並非不知,以老臣看,對此等劣匪,最好是斬草除根.”
公孫大人反唇相譏:“空穴來風之事,欺於愚人而止於智者。
高大人如此著急剿滅盛堂門,難不成是因為兩年前唐南南害的你的門生罷官,以至於你現在依然懷恨在心?”
兩年前蜀地的事情,已經鬧到滿朝皆知的地步。
那一次,高左丞的老臉可丟了個一乾二淨!這高紀孝與公孫大人雖然同為兩朝元老,可公孫大人是白墨世家公孫家族之子,承襲官位。
而高紀孝則是寒門出身,如今更是當今王上太傅,權傾朝野。
為人圓滑,在朝中結黨營私,公孫大人早已察覺,但奈何王上不理朝政,上意大將軍又常年征戰邊疆,因此不得機會懲戒。
此次盛堂門崛起,可以說是必然現象。
公孫大人早已查明,高紀孝背地裡所侵吞之私,大部分都是蜀地財帛。
盛堂門雖為土匪,卻劫富濟貧,專殺貪官汙吏。
這兩年高紀孝中飽私囊的東西被盛堂門盡數劫去,更是折損了幾個心腹爪牙。
他早已對唐南南恨之入骨,此刻又怎會同意招安?上意將軍見兩位丞相又有大吵一番的架勢,便趕緊上奏於王:“王上,臣覺得公孫大人所言有理。
臣原前往招安,一則視察蜀地民情,二則步桑榆為臣之下屬,臣理當親自索回.”
呂君思見上意將軍都開口了,也只得同意,道:“阿南又撇下我去逍遙快活,我一人在這宮裡都快悶死了。
罷了,我馬上起草招安文書,省的你們一個個的又來煩我.”
眾人見王上同意,趕緊齊聲宣到:“王上聖明.”
“行了行了.”
呂君思不耐煩道:“你們都沒事了吧?沒事就趕緊滾蛋,省的在本王面前晃來晃去晃的心煩。
都退下退下,阿南留下.”
呂君思迅速起草了招安文書,因為聽過這位唐南南的貪財名聲,所以他在招安文書裡給盛堂門的好處可謂是十二分的豐厚。
但也正是因此,導致蜀地唐南南接到這份文書後,一度懷疑這是個糖衣炮彈。
起草完畢,呂君思又千叮嚀萬囑咐了許久,這才放上意將軍出宮。
上意將軍一出宮,就看見宮牆涼陰處匆匆走來一個戴頭巾的小廝。
那小廝見四下無人,就從懷裡取出一封書信,交給南詔堂,道:“我家主人吩咐小人再次恭候,將此信交付與大將軍的.”
上意將軍不收那信,問:“你家主人是?”
小廝答到:“公孫丞相.”
上意將軍這才接了信,那小廝便自行離去了。
上意將軍收了信,內心早已猜到了七八分。
左丞之事他早有耳聞,只是苦於他做事滴水不漏,抓不著把柄,這才一再放任。
此次前往盛堂門,若招安事情辦的妥當,那自然能找到罪證,怕就怕他從中作梗。
若是擾了這次招安,高紀孝日後必定會尋藉口剿滅盛堂門。
到那時候,要再尋他的錯處,那就難上加難了。
此時有公孫丞相相助,那便是雪中送炭!上意將軍回了將軍府,方才看了信。
看完,便獨自熟慮一番,之後便差人備好行裝,準備前往盛堂門。
王都和蜀地相距不過百里,日夜兼程,不消三日便到了。
上意將軍沒有去蜀郡的郡守府,他知道,這一任的郡守也是左丞的黨羽,住進官驛,還不如住到盛堂門去。
最起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