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縣令崔壽心中感到有些沮喪。

他是透過科舉做官的,而且好不容易才得到了南陽縣令的官職。

他也知道義勇軍根本不是他能夠抵抗的了的,他以為自己只要投誠,就可以繼續在南陽做縣令。

他已經打聽過,蘇落手下的很多縣令,都是這樣來的。

原本都是大唐的縣令,但是在被蘇落攻下之後,他們還是繼續擔任縣令,甚至還有的得到了高升。

崔壽同樣也是做的這樣的打算。

但是他卻沒想到,盧奕竟然告訴他,他將不能繼續當縣令,而是要去三家村學習。

只有考試透過了之後,才能夠繼續做官。

而且到時候會做什麼樣的官都不一定。

他也打聽過了,在蘇落的手底下,便是那些吏員甚至都能夠被稱為官。

若是他考試透過之後,擔任卻是這樣的官。

他寧願死去算了。

這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羞辱。

“縣尊,我們該怎樣選擇?”

主簿李春輕聲問道。

對於李春而言,投誠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就算是要到三家村去學習,在他看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他原本就不是官。

雖然主簿位列八品,但實際上在很多讀書人的眼中,他並不是什麼官員,甚至算是吏員中的一個。

所以就算到三家村去學習,他也沒有什麼好失去的。

但是在南陽縣,最大的官是崔壽,只有他才能夠決定他們到底是打還是降。

崔壽聽到李春的話,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然後輕聲說道:“主簿以為呢?”

李春輕聲說道:“縱然是整個縣城的人都動員起來,我們也不會是義勇軍的對手。

城池被攻陷也是遲早的事情,但是如果縣令選擇堅守的話,或許在後世會有一個好名聲。

青史留名.”

崔壽眉頭微皺。

他從李春的話中嗅到了一絲特殊的意思。

在李春看來,崔壽若是選擇堅守的話,就是為了自己在後世的名聲,拿著整個縣城的百姓來賭。

他也從李春的話中提出,實際上李春是想要投降的。

畢竟投降之後,他們是沒有什麼損失的。

但是崔壽不同。

他前半輩子努力掙來的東西,都將會失去。

“我們身為大唐的子民,自然應該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崔壽忽而斬釘截鐵的說道。

李春卻在心中不斷的腹誹。

你若果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前為何要卑躬屈膝,前往義勇軍的面前準備投降?只不過是捨不得自己縣令的官位,最後又希圖賺個後世的名聲罷了。

“李主簿,難道我們真的要跟義勇軍打仗?”

在李春的宅院,李春、洪尚、陶松聚在了一起。

洪尚是縣尉,陶松則是典史。

洪尚向李春問道。

李春忍不住搖了搖頭,緩緩說道:“今天在縣衙的時候。

你們也都是在場的,當時是什麼樣的場面,你們也都是看見了。

縣令若是執意想守城,難道我們還能將城門開啟嗎?”

洪尚眉頭緊皺,沉聲說道:“縣令想要死,他自己找個地方上吊也就是了,為何要拉著整個縣城的百姓替他陪葬?”

陶松也跟著說道:“他為了自己的一個人的名聲,就完全不顧及整個縣城的百姓。

簡直就是以直取名.”

李春對於當前的狀況,也是一清二楚,但是他卻沒有辦法。

他終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