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在的年節真的沒什麼好寫的。

尤其是現在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再也找不回當初的感覺。

不說別的,就說為了響應什麼對策,打工人不回家過年,唐雲堯都懷疑是不是哪個說相聲的給出的主意。

過年都不能團圓,那還有個屁的年味兒。

想當初唐雲堯小時候,那會兒唐家屬於是過得比較好的。

有一祖傳的茶館,雖然說有那麼一陣子不屬於他們家,但好歹最後是又給弄回來了。

唐雲堯就還記得小時候過年的時候,玩鞭炮。

有那個拉炮,使勁兒一拉,啪的一聲,就響。

再不就是摔炮,往地上一摔,啪,也響。

最好玩的是後來有的擦炮,也叫火柴鞭,一個一個的,用小盒裝著。

一般賣上幾盒揣在兜裡頭,手上點著根香,過一陣子還得吹一吹,免得香灰太多了。

大街小巷上一大幫孩子,走街串巷的那麼放。

往東家狗窩裡扔一個,要不往西家柴火堆上放倆。

那時候小孩兒嘛,也不知道怎麼惹禍好了。

誰跟他們講防火安全,不許往柴火上放炮,那真是想瞎了心了。

小孩兒知道什麼叫怕呀?!於是乎,一幫孩子就在修勾的狂吠和大人的喝罵聲中趕緊轉移陣地,跑到別處搗亂去了。

當然了,也有不少窮孩子,家裡頭可能過年也就這麼一掛鞭炮,那是用來下餃子用的。

餃子出鍋的時候,外頭得有鞭炮響。

以前都是唐老爺子親自放,後來老頭兒腿腳不行了就改成唐雲堯上陣。

關鍵這貨又是個膽兒小的,不敢上。

畢竟膽大的孔三哥大過年的被送進醫院了。

於是唐雲堯想了個法子,乾脆把香折下一小塊兒來,壓在鞭炮的引線上,一會兒這香燒到數了,鞭炮可不就響了麼。

哦,說回孩子們放炮的事兒,有的孩子沒有鞭炮怎麼辦呢?一個就是跟著唐雲堯這樣有炮的,人家放你跟著聽響,要不就是出去單幹,找人家有錢的,一口氣玩了命放鞭的那種,上一堆炮灰裡頭找那種被崩開,沒響的鞭炮。

等攢夠十來個,就可以拉出一幫隊伍一塊兒玩去了。

那時候快樂就是那麼簡單。

小品也好呢,那時候春晚上說相聲的,說痛快了觀眾愛看,保不齊還能來個返場呢。

當然最後好像也沒成功。

但是不得不說那時候的小品看著多過癮呢。

當年是比拼才藝,看誰有能耐誰有本事,誰就能叫全國觀眾記住他。

現在屬於是上下打通,互相比爛。

我也不需要有多好,反正你們比我爛就行。

矮個子裡頭不也得拔個顯高的嗎?當然了,上下打通嘛。

上有了,另一個下就是缺了大德了。

反正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爛到家了就讓人記住了。

捱罵也算出名。

現在想想,師父當年說捧紅一個人很容易,就好比拿於大爺開玩笑,說今天僱一幫三蹦子,車上坐著一群人吹著喇叭嗩吶,最頭了那輛車把於騫扒光了吊在上頭。

這一整個隊伍圍著京城轉一天,第二天就火了。

“知道於騫嗎?”

“誰呀,誰呀?”

“就昨兒光屁股遊街那個!”

“噢噢噢噢!”

現在這幫比爛的節目真是跟光屁股遊街有得一拼。

自從唐雲堯上過一回春晚之後,就再也不去了。

一來確實不需要春晚這個平臺來拓寬自己的知名度,二來也是要臉。

今年本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