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淒厲地照亮夜,城破時天邊正殘月。

那一眼你笑如曇花,轉眼凋謝.”

又是一個家國天下的悲劇故事。

所謂的悲劇,並不一定是關乎於男歡女愛,殉情明志,而是身處大廈將傾,空有一身才華橫溢,武力超群,卻環顧四周,發現雙拳難敵四手的無奈。

謝婉,祁國天瀾城人,父謝闌,少從軍,以功累遷至鎮北將軍。

婉少有壯志,嘗隨其父,觀戰陣,明行伍,戍邊境,將兵卒。

皆有所成。

永定四十五年,燕師犯祁,祁公命謝闌往長遙,婉為校尉,隨軍行走。

婉文思神遠,武力過人。

好兵書,善部眾,軍中多傳其義名。

宣平五年六月,燕軍破晏九寧,攻王都城,是為亂始。

當是時,城中離亂,百姓黔首惶惶終日,或有人諫祁公遷城,唯婉沉靜果毅,趨朝而見王,曰:“燕君數犯祁境,已有吞併之意,而朝堂上下竟以遷城自保,猶為嘻哉!餘思先王,暴霜露,斬荊棘,使祁國乃有尺寸之地。

然則祁國之地有限,燕國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如使祁國僅以彈丸之地,十乘之兵,而燕師又至,則何如?今燕師急迫,然祁仍有壯勇之士,婢雖不才,願為大王死戰,以全身名,望君上奮鼓餘勇,拒敵城外.”

祁公聞之欣然,下階攙迎,曰:“善.”

乃命婉為平北將軍,督祁北六郡諸軍事,與燕師戰。

宣平五年七月,燕師圍城,困於王都,唯南門有闕。

婉率眾苦戰,終不得援。

七月廿六,大雨,婉夜將兵襲南門,護祁公出走,遇伏。

祁都城破。

婉鏖戰一夜,力竭被擒,不肯降。

燕公念其忠義,放之還鄉。

同年,鴆祁公,全據祁地。

婉聞之慟哭不止,遂向祁都,自縊而亡。

宣平六年,天闌城東設謝婉祠,祭拜者眾,香火不絕。

“多年後史書頁,還把這夜撰寫:青石長階,染盡生離死別。

耳聞的像終結,眼見的都毀滅,溫柔的最決絕,墜落的曾搖曳……”或許這句歌詞才是整場戰爭最好的詮釋。

“破曉之前洗去所有罪孽.”

天光大亮時,只有威武之師,而沒有暴虐之卒。

唐雲堯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最好的改編者,但是這樣的be故事,似乎也蠻有市場,同時也能夠表現衝突性和命運性的。

至少在唐雲堯的印象中,確實是將傾盡天下系列故事融入其中的不錯改編。

“唐唐,我記得你說過謝婉是有兩個結局的,是嗎?”

譚凇韻突然放下平板問道。

“算是吧.”

唐雲堯想了想說道,這個結局加上前世原本的結局,不也算是兩個嗎?“那另一個結局是什麼?”

譚凇韻有些好奇。

“另一版啊……”唐雲堯組織了一下語言:“另一版的故事是:謝婉拼死守城,七月二十六的晚上,天降大雨,燕軍趁夜攻城,謝婉於亂軍中被殺。

後來有傳言說,每到雨夜之時,城頭上都能看到謝婉的靈魂,手執長槍,披髮,目眥欲裂.”

“哦……”譚凇韻悶悶不樂的點點頭,還以為另一個結局能好一點,結果更加血腥。

看著媳婦兒這小表情,唐雲堯就知道她這是看進去了,過來輕輕拍了拍她的後背,安慰道:“好啦,不是有那麼句話嗎?”

“什麼話.”

“文臣之死是為了盡忠,武將之死是為了勇烈,婦女之死是為了貞潔,說相聲的死是因為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