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的意思,是要用糧食來繫結紙幣?”

看到朱銘手中的麥穗,老朱很快便明白了朱銘的意思。

朱銘則立馬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實際上,早在這次進宮之前,朱銘便對大明發行紙幣一事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考慮到大明如今缺少銅錢,金銀等貴金屬儲備又不夠的事實,朱銘知道,發行紙幣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在原來的歷史上,老朱便是希望用發行大明寶鈔來解決市場上缺少流通銅錢的問題,但由於老朱不懂經濟的原因,大明寶鈔卻給大明的百姓帶來了非常多的不便。

為了防止這個問題在歷史上重演,朱銘幫老朱發行紙幣的第一件事,自然便是要把這種信用貨幣跟實物盡興繫結。

金銀這種貴金屬,自然是繫結貨幣做好的媒介,但由於大明缺金少銀的現實,朱銘也只能把目光投向了像後世石油那樣的期貨身上!

顯然,在這個時代,是不存在石油這種東西的,而對於大明這個以農業為主的封建帝國來說,最實用的硬通貨,自然便是糧食!

要知道,華夏這篇大地上,在金銀沒有成為主要的貿易媒介之前,哪怕是朝廷給官員們發工資,往往也都是用的糧食,否則當年陶淵明也不會有那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名言了,而那五斗米,便是陶淵明做官時的工資!

當然了,考慮到封建王朝的糧食產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時令和自然災害的影響,糧食這種硬通貨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也會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價值忽高忽低,一開始,作為繫結紙幣的貨物,相比於金銀,糧食顯然並不是那麼合適。

但是別忘了,隨著土豆和紅薯這樣的高產作物開始在大明推廣開來,大明在這段時間以來的糧食產量,實際上是逐年穩步提升的。

要知道,在另一條世界線裡,在大明之後的清朝,可就光憑這紅薯這一樣糧食,便將華夏的人口從大明的一億不到足足提升到四個億以上!而現在的大明,卻是提早兩百多年得到了紅薯和土豆,朱銘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明是不用為糧食而發愁了。

而充足的糧食,恰恰便是大明發行紙幣的底氣!

當然了,就像朱銘之前說得那樣,發行紙幣對於國家來說畢竟是一件大事,想要穩定住紙幣的價值,避免嚴重的通貨膨脹,僅僅是透過繫結糧食肯定是不夠的,在發行紙幣之前,朱銘還得對市面上流通的財富總量和大明國庫裡的家底,有一個充足的預算!

而這便關係到老朱接下來要交代給朱銘的事情。

“銘兒,咱有個想法,你小子直接來當咱得戶部尚書怎麼樣?”

在聽到朱銘在發行紙幣之前一些列的準備工作之後,老朱直接提出要把大明戶部尚書的職位交給朱銘。

對此,朱銘倒是沒有推辭,畢竟想要詳細瞭解那些與發行紙幣相關的資訊,朱銘肯定是少不了戶部官員的幫助的。

當然了,為了自己將來不被老朱一直定死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朱銘事先還是先跟老朱約法三章,表示這戶部尚書之位他只是暫領,等紙幣順利發行並在民間流通之後,他便要帶著老婆孩子回雲南了。

對此老朱自然是求之不得,實際上,他還有些擔心朱銘在朝裡做官做久了會威脅到朱標太子的地位呢!

就這樣,父子二人在一番深入的交流和利益交換之後,大明朝便迎來了他最新一任的戶部尚書。

當然了,在朱銘正式開始大明的貨幣改革之前,為了不讓藍雪那邊的事情穿幫,丟了皇家和藍玉的面子,老朱還是非常厚道地先給了朱銘二十萬兩銀子用來給朱銘迎娶平妻。

於是乎,朱銘這個新任的戶部尚書在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成了從戶部給自己的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