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做媒 (第1/2頁)
村尾步行街停車場收費標準 清優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小溪把小堂弟讓進屋內,當看到房內還有其他人在時,田文浩瞬間紅了臉,一一打過招呼後,看過兩個孩子後便要起身告辭。
知道堂弟這是抹不開了,小溪便也沒多挽留,把昨日男人上山捕的魚,用草繩串了四條讓他帶回去吃。
望著四條鮮活的鯽魚田文浩很意外,雖然集市上也有賣魚的,卻並不是每個集都有,尤其是這一斤左右的鯽魚就更不多見。
得知是堂姐夫無意中在山上發現了一條溪流,魚就是從那裡捕來的,田文浩羨慕不已,他最愛吃魚了,想著回去後也要上山去尋尋,這要是也能找到一條溪流,以後就不愁吃不到魚了。
如今陳家人也都知道了魚的來處,但陳家興與陳家瑞兄弟二人卻沒有刨根問底,都覺得小弟把識草藥的本事教給他們,就已經夠重兄弟情義了。
做人不能貪得無厭,那樣早晚會破壞了他們之間的兄弟情,所以一直都沒有向陳家旺打聽,捕魚的確切位置,陳家老兩口也覺得他們這麼做是對的。
田文浩走後沒多久,冬梅就向小溪打聽他的年齡,並問有沒有定親之類的話。
小溪見冬梅問的這麼詳細,便猜出了她的想法,就把小堂弟的家境都講了一遍。
得知田文浩還沒有定親,爹孃也都是通情達理之人,而且成親後就可以分家單過,更加堅定了冬梅要為表妹做媒的心思。
原來冬梅大舅舅家有兩女一兒,由於大表姐找的婆家,是兄弟四人住在同一個院子,還沒有分家,妯娌多事也就更多,每日在一個鍋中攪馬勺,難免有舌頭碰不著牙的時候。
所以每次大表姐回孃家都會與妹妹說,可以找兄弟多的人家,如果家中有事情,也能多個人幫忙,但前提是成親後必須得分家另過的那種,不然每日有憋不完的氣,還有做不完的家務。
大姐在婆家過得日子簡直是苦不堪言,從那以後小表妹就發誓,找不到進門就分家另過的婆家,那她寧願自己過一輩子。
所以現在都十六歲了卻還沒有定親,只因她這個要求很少有人家能做得到,分家另過就意味著要把田產分出去,並單獨再建一坐房子,哪怕是修土坯房也是需要買地皮的,也得花上幾兩銀子。
還有每家田產都不多,如果不分家,田裡收入是都掌握在長輩手中,一旦分了家,田產就會越分越少,收入也會銳減,當家做主半輩子,臨老了做個光桿司令,這是很多老人都接受不了的。
他們喜歡當家做主發號施令的感覺,所以大部分老人不喜讓兒子分家另過,像陳家這麼開明的老人,整個竹溪村也沒有幾戶。
所以無論誰家婆媳吵的雞飛狗跳,或是妯娌間大打出手,陳家永遠是一幅溫馨祥和的畫面。
第一眼看到田文浩,冬梅就覺得他與小表妹特別般配,得知過門就可以分家單過,她覺得更適合不過了,也不在村尾多留,恨不得立馬回孃家,找老孃給大舅舅家捎話,讓小表妹過來待幾日。
看著火急火燎的二兒媳,陳母擔心的說道:“冬梅啊!不管有何事都不能著急,你如今有孕在身,還是小心點好。”
冬梅也知道她確實是有些心急了,便笑盈盈的回道:“娘,知道了,我會小心的。”
冬梅與毛毛走沒一會,老兩口也回去了,因為兒子兒媳都去鎮上出攤了,家中無人,陳母要早些回去做午飯。
小溪讓她們帶塊狍子肉回去,但卻被二老拒絕了,哪怕她們也想嚐嚐狍子的味道。但這是小兒媳大伯孃給她補身子的,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這麼做。
冬梅也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不過第三日就過來告訴小溪,表妹已經在孃家了,只等田文浩這頭的信了。
小溪沒想到冬梅辦事竟會這麼速度,看她還有兩個孩子要照看,根本就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