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充滿溫馨與感動的時刻,徐仁同老先生與他的孫子十三,在眾人的圍觀下,終於相認了。
這是一個久別重逢的場景,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
畫家們,作為徐老的同行和後輩,雖然心中充滿了疑惑和好奇,但他們更多的是對徐老的尊敬和對他此刻幸福心情的祝福。
爺孫倆的相認大會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畫家們紛紛告別,留下了徐仁同、十三、小暖以及院長奶奶四人。
這個小團體,彷彿是一個溫暖的小世界,充滿了愛與關懷。
徐仁同老爺子,臉上刻著歲月的痕跡,眼神中卻透露出深深的敬意,他拉著十三,緩緩地走到院長奶奶的面前。
感激道:“老姐姐,您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院長,您的善良和慷慨,讓無數無家可歸的孩子找到了溫暖的避風港。”
然而,當他提到徐家的逆子徐文達時,徐仁同的臉色突然變得陰沉,眼中閃過熊熊怒火:
“徐家出了徐文達那個逆子,真是家門不幸。
他竟然連自已的親生兒子都遺棄不顧,我... ...”
徐仁同的聲音越來越低,似乎有千言萬語堵在心頭,卻不知從何說起。
徐仁同的話突然停頓了,似乎有什麼往事湧上心頭,讓他的臉色變得尷尬,他止住了後面的話。
他想起了自已年輕時的倔強,那時的他也是一根筋,不願意聽從家裡老爹的安排,堅持要追求自已的畫畫夢想。因為這個決定,他和父親的關係變得緊張,最終導致了兩人的關係破裂。
是啊,當年的他,一意孤行,最終離家出走,踏上了前往京市的旅程,從此與家人失聯了十載。
當徐仁同終於在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帶著榮耀與自豪回到故鄉時,他心中充滿了對父親深深的思念。
然而,命運弄人,他的父親已經離開了人世,長眠於那片熟悉的土地之下。
那時的徐仁同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遺憾,因為他連父親最後一面都未能見到,那份痛楚和愧疚讓他難以釋懷。
在那些漫長的夜晚,徐仁同常常輾轉反側,無法入眠。
他在心底深處不斷地自責,後悔當初為何如此固執,為何不能放下自尊,作為兒子的他去向父親低頭認錯。
在他看來,這似乎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但如今,他深刻地意識到,與家人的關係遠比任何成就都要重要。
終於,徐仁同回到了家,他的心中既有喜悅也有悲傷。
他見到了自已的弟弟,那個曾經一直跟在他屁股後面只知道哭的小男孩,如今已經成家立業,並且有了一個可愛的大胖小子,徐文達。
看著弟弟的幸福生活,徐仁同的心中既感到高興,又不禁想起了自已與父親之間的遺憾。
那一夜,徐仁同與弟弟把酒言歡,他們暢談了很多事情,回憶起父親的點點滴滴,談論著弟弟的現狀,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特別是對那個名叫徐文達的侄子的期待和希望。
當第一縷晨光破曉,天空漸漸亮起時,徐仁同知道自已必須離開。
他不想打擾弟弟一家的生活,也不想讓自已的遺憾成為他們的負擔。
在告別之前,他給弟弟留下一大筆錢,這是他對弟弟家庭的一份心意,也是對自已未能盡孝的一種補償。
徐仁同離開了,但他的心中始終裝著家人,裝著那份未曾說出口的愛和遺憾。
他的腳步雖然沉重,但在心中,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更加珍惜與家人的時光,不讓遺憾再次發生。
而如今的徐文達,怎麼會做出這麼人神共憤的一件事,居然將自已的親生兒子拋棄,他還是個人嗎?
徐仁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