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天半的休假,三號早晨七點鐘,鞋廠的員工精神抖擻的走進了鞋廠的大門。
不過今天迎接他們的可不是和風細雨,而是電閃雷鳴。
劉金生下達了全力生產的命令。
倉庫裡耗子都快餓死了,再不生產點東西出來還怎麼混!沒看到江廠長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等著拿貨外出。
江宇今天出門要辦三件事兒,其中一件就是給方樂送包。
鞋他就不準備拿了。
鞋的工序比較多,一雙鞋出裁斷開始到包裝要走二三十道工序,第一批鞋下來要很長時間,估計得八點半第一批鞋才能出廠。
但是包就不同了。
包就是個縫紉活,這邊裁剪面料,那邊縫紉機縫製,縫製完了就可以出廠。
箱包車間現在有三十五個縫紉工,一個批次就能下三十五個包。
一個小時能下兩個批次。
因此到八點的時候,江宇已經攢下了七十個包。
這些包用兩個大布袋打了兩個大包裝,一邊一個搭拉在摩托車的後座上。
他這個廠長現在成了送貨員了。
但沒辦法,誰讓他有輛摩托車。
江宇騎著摩托車直奔縣城,八點半就來到輕工市場。
方樂已經在市場上擺了半天攤了,她的攤布上今天全是鞋,沒有一個包。
包都賣光了,都被學生們買去了,她今天只能賣鞋了。
一個風韻猶存的女人來到了她的攤子前。
“小妹妹!揹包還沒來呀?”
這個女人就是昨天來問她貨的女人,叫劉小燕。
據她自己說在向陽路那裡開了一家文具商店,她想要進自己賣的揹包。
“今天上午沒有貨,有也得下午才能到,您要嗎?您要是要的話我給你留一些.”
劉小燕有些猶豫,她是不想在這個黃毛小丫頭手裡提貨的,她想直接找到貨源的供應商。
“看看吧!等你有了貨再說.”
方樂沒有再說什麼,去招呼一個看鞋的顧客。
劉小燕離開了方樂的攤子,但並沒有走,而是躲在一個地方盯梢,她要看看這小女孩兒的貨到底是從哪來的?她以前就是東河貿易貨棧系統裡一個採購員,經常在外面採購,因此國內北方很多城市她都去過。
也算是見多識廣。
去年她辦了個病退,開了一家文具商店。
昨天她閒著沒事兒到輕工市場上來閒逛,也就看到了方樂賣的揹包。
揹包的樣式和色彩非常的新穎。
她就在邊上看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個小姑娘就賣出去了十多個包。
在看到有那麼多人買這種樣式新穎的揹包後,她敏銳的察覺到了商機。
她本身就是賣文具的,書包這個詞她太熟悉了。
她家裡也有書包賣,但都是那種寫著為人民服務五個紅字的老式挎包。
在這種新穎好看的書包面前,她賣的那種老式挎包沒有一點競爭力,就算便宜,也沒什麼用。
她就動了要這種貨的念頭。
以她經常出門兒進貨眼光和經驗來看,她知道外面肯定沒有這種貨。
那麼,這種揹包最大的可能就是從本地生產的。
她以為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套幾句話就能套出秘密。
誰知這小姑娘豬腰子非常的硬,不管你怎麼套話,我就是不說貨從哪來的,把劉小燕氣的夠嗆,恨的咬牙切齒。
有一把掐死對方的衝動。
今天,她準備豁出去一天來盯著這個叫方樂的小姑娘,就不信弄不到貨的來源。
方樂並不知道劉小燕在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