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策論、官制有何進展?”爾朱榮考驗完畢,又向衛鉉問道。

“回大都督,卑職得益於賀拔三將軍提供詳實資料,已然書寫六半以上,如今主要是梳理細節,尤其官職對應的職司更是重中之重,大意不得。”衛鉉來自小人當道、群魔亂舞、文明禮儀嚴重退化的畸形社會;導致他非但沒有穿越者的優越感,反而覺得論及算計,便是古代寒門裡的紈絝子弟都能輕鬆擊敗後世多數精英分子,所以與這些大人物交流時,總是保持應有的謙虛謹慎;再加上官場最忌吃獨食,而賀拔嶽又的的確確送來諸多重要資料,於是彰其功、再論自己。

“竟是這麼快?”爾朱榮驚喜的問道。

“確實如此。”衛鉉日以繼夜的編寫,主要還是希望在戰前完成這項任務,好讓自己騰出手來參與這場大戰,然後爭取在戰爭中立下軍功;他向爾朱榮說道:“卑職所寫內容的主體框架源自當前律令、制度,只要摸清彼此間的關係,一切就會豁然貫通。”

“哈哈哈,衛將軍果然是我的福星。”爾朱榮欣喜大笑,目視靜若止水的少年郎,頻頻點頭的褒獎道:“的確是個良才,若非眼見,我都不信人間能有如此睿智精明的少年郎。倘若寫得令我滿意,必有重賞。”

這番話,呼應衛鉉此前婉拒封賞之言。

“謝大都督。”衛鉉知道凡事當適可而止,這一次他並沒有推辭,而是鄭重的行了一禮,說道:“功勞如果屬於卑職,卑職絕不拒絕;如不是,卑職也不稀罕。”

“不拒絕、不稀罕?說的好哇。”爾朱榮頗為感觸的說了一句,而後目視衛鉉,說道:“記得上次,你說志在軍中,而你託英娥轉呈的書信當中也提到了鄉兵。那我考考你,看你究竟有幾分能耐。”

衛鉉欠身道:“請大都督示下。”

“對於鄉兵,你只籠統的提了些,可有比較成熟想法?”這才是爾朱榮會見衛鉉的重中之重。

之前因為戰事而太過忙碌,無暇專程詢問;他今天接到爾朱天光從漯源城送來的軍情,方才發現斛律洛陽即便當上恆州都督,還是像以前那般廢物,故而大大的鬆了一口氣,於是抽空接見了衛鉉。

此外就是他執行精兵路線,麾下精兵都是以殺戮為生的募兵,其戰鬥力雖然無從挑剔,但一來募兵待遇太好,使後勤保障異常艱難,以他目前的財政而言,遲早就被這支精兵吃光。

二來是一切裝備、賞賜、榮耀優先滿足精銳,每當征伐天下,必調精銳之師。長此以往,地方軍感到自己被區別對待,繼而喪失應有的鬥志、戰鬥力。當戰事發生的時候,精兵猛如虎、地方軍弱如羊。

如此就使他太過依賴精銳,忽略了地方軍,然而精兵畢竟數量有限,不僅造成兩者形成對立得十分嚴重。而且死一個就少一人,再這麼下去,爾朱榮的子弟兵必將盡數折在戰爭之中,到時候,又如何掌控四州?

關鍵時刻,那些飽受冷遇、飽受冷眼的地方軍隊怎麼可能站到他這一邊?

正是出於此慮,而衛鉉又在信上著重點出這個問題,爾朱榮很想做出改變,以免日後無兵可用。

說到紙上談兵,衛鉉頓時就來了勁,他拱手道:“大都督,民團、鄉兵存在多時,堪稱是我大魏兵源根本,其特點是兵農合一,鄉兵平時是耕種土地的農夫、放牧的牧民,閒時訓練、戰時投軍打仗,加上大魏尚武、百姓驍勇、人人願意從軍。故而不缺兵源。”

“然而今之民團多數由牧民農夫構成、出征時的軍糧和甲杖戎服需要自籌,立功和傷亡後,甚至連獎勵和撫卹都沒有,更別說晉升了。鄉兵在戰爭中不僅毫無所獲,反而虧了生命和老本,其戰鬥力、作戰意志、戰鬥熱情可想而知。假設換作大都督、三位賀拔將軍,想來也不願做虧本生意吧?”

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