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在皇后崩逝前多寵於安常在,但國喪期間,不適合縱情歌舞,便是謙嬪陪在皇上左右安慰著皇上,皇上心裡稍有寬慰。

入夜,額娘到我房裡與我說體已話:“你可喜歡弘曆?”我:“女兒還小,怎的額娘這會兒子就提我的婚嫁大事。”額娘:“國喪期一過,熹貴妃應該就會讓皇上給你寶親王側福晉之位。熹貴妃私下裡跟我說了,這是你姑母的遺願,問你是否願意?”我:“弘曆哥哥我自然是喜歡的。”額娘:“你姑母已去,我們烏拉那拉氏在朝堂還能不能再進一步就看你了,當然,額娘不希望你有太大的負擔。”我:“我只是親王側妃,有什麼能力幫阿瑪?”額娘:“弘時已逐出皇室,現在弘曆為長還有賢名,日後弘曆很有可能繼承大統,你成為妃嬪之後就得與母家榮辱與共,互相幫助。”我:“女兒已知曉母親之意。”

1733年,盛寵不斷的謙嬪生下了皇六子弘曕,皇上很是呵護這個孩子。雖未晉謙嬪位分,但賞賜成倍成倍的送到了鹹福宮。

天下太平,皇上又開始多次頒佈有關佛學方面的諭旨,大肆宣傳儒、釋、道,三教本是同一起源的理論,並給大臣們講經說法。

皇上在宮中舉行法會,召集全國有學行的僧人參加。皇上不僅親自說法還收了14個門徒包括:愛月居士莊親王允祿,自得居士果親王允禮,長春居士寶親王弘曆,旭日居士和親王弘晝,如心居士多羅平郡王福彭,坦然居士大學士鄂爾泰,澄懷居士大學士張廷玉,得意居士左都御史張照,文覺禪師元信雪鴻,悟修禪師明楚楚雲,妙正真人婁近垣,僧超善超水,僧超鼎玉鉉,僧超盛如川。皇帝、王公、群臣、道士、和尚以這種方式鄭重地坐道而論,古往今來,可能只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