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誘失蹤人員的匿名使用者讓李慈腦海出現一種推測,郝美美可能不是第一個被引誘的女孩。
“看來有必要讓人匯總下近幾個月的失蹤案件。”
李慈喃喃低語後,回到辦公室。
他把兩起失蹤案件歸結於同一人作案。
兇手能在短時間內再度作案,下手的目標都是生活中受到挫折的女性。
這說明兇手的引誘手法在不斷進步,那匿名的使用者,就是他的偽裝。
兇手自信,大膽,只有熟悉城市各地點的監控覆蓋情況,才能在引誘成功後不留下任何痕跡。
失蹤人員敏感,內心脆弱,年齡較小,缺乏生活閱歷,有著不可排解的自身困擾。
兇手就是抓住這點,精心預謀,花言巧語,一步步獲取她們的信任,從而實施犯罪。
李慈推這名兇手進行側寫的:
男性,年齡很可能在30歲左右。
小時候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遭遇過虐待,很可能父母離異。
目前的生活很可能不太如意。
有一輛汽車,這是最主要的作案工具,能在成功引誘後,囚禁以及拋屍的過程中,不被人輕易發現。
他對本市比較瞭解,熟悉各道路以及其他地點的監控覆蓋情況,很可能他工作,需要每天開車到處跑。
與失蹤者有過聯絡,能熟練使用很多社交軟體,長時間躲在電腦後面。
他的長相會讓人第一眼產生好感,不會引起別人的警覺,言行舉止都會給人非常舒適的感覺,較容易獲取到失蹤女性的信任。
沒多久,偵察員拿著一堆資料,敲門進入辦公室。
“李隊,這是近半年的失蹤人口資料,一共26份”
“好,辛苦”
李慈說完,拿起一份資料,又很快放在一邊,很顯然不是他要找的失蹤人員資料。
約5分鐘後,26份資料,被他分成兩摞。
一邊是幾個失蹤女性,一邊是男人,老人,小孩的失蹤資訊。
他沒有過多猶豫,快速翻閱著女性失蹤人員的資料。
大約半小時後,他的目光停留在其中兩份資料上:
唐皖蘇,女,18歲,在校學生,於5月13日離開宿舍,徹夜未歸。
直到5月14日白天,她室友以及學校老師聯絡她父母,確認她沒有回家。
懷疑失蹤後,校方立刻報案並組織學校的安保人員,在學校以及附近進行尋找,但未找到她的蹤跡。
經過學校以及附近道路的監控檢視。
她5月13日18:30離開宿舍樓,並在不久後離開學校。
隨後獨自進入學校西面的爛尾樓裡面,由於爛尾樓裡面沒有監控覆蓋,並不清楚她去那裡做什麼。
當時,她的通話記錄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自此到今天,她已經失蹤一個多月。
袁夢琪,女,20歲,於4月15日從家中出走,當時由於她奶奶去世不久,她很可能沉浸在悲傷中。
那天晚上18:00吃完晚飯,她對父母說想要出門去散散步,隨後出門,一夜未歸,她父母到處尋找無果,後面報案失蹤。
由於那天下雨,她出門後的監控只拍到她撐傘進入一個公園,而公園旁邊有一個正在施工的區域。
裡面並沒有監控覆蓋,當時,偵察員在施工區域以及公園進行全面尋找。
並調查了她最近的通話記錄,都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到今天為止,她已經失蹤已經超過2個多月。
李慈將4起失蹤案放在一起,發現都是一些涉世未深,且面容姣好的女性。
他念叨著幾個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