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在不斷走訪調查中,早已經超過黃金破案的關鍵時期。
另一名居住在案發現場附近的疑兇,透過排查,最終確定身份,核查行程軌跡,殺人嫌疑被排除。
對纖維組織的調查,也如同石沉大海。
根據兇器的材質來尋找,卻發現兇器的材質平時生活中隨處可見。
只能更細緻的再度勘察案發現場,擴大走訪範圍。
同時對患有輕微精神疾病以及男性疾病的患者,加上一些離婚後生活不如意的人,進行細緻排查。
可隨著不斷走訪,毫無價值的線索逐漸變多。
參與案件的偵察員腦海中,全部都有著大大的問號:兇手是誰?
李慈也開始懷疑自己對兇手的刻畫,短暫停下走訪調查的步伐。
坐在辦公室裡翻閱著這起案件的全部資料。
“嘩啦”
“嘩啦……”
隨著一份份資料看完,他的眉頭也越來越緊繃,額頭上的皺紋擠在一起,遲遲沒有舒展開來。
“女性受害人曾在案發當晚9點發過一條朋友圈,隨後在不久死亡,那會不會是這條看見過朋友圈的人中就有著殺人變態”李慈如此想到。
但在案發當晚,李慈就已經安排小陳開始排查何花的社交好友。
目前為止,朋友圈點贊和評論的好友,已經被排除嫌疑。
案件彷彿又回到起點,好在,還有一條可用於排查的線索。
李慈只能希望,小陳能從何花的2000多個好友裡找到可疑之人吧。
忙碌起來,讓人感覺無比充實,也不會發現時間飛速流逝。
抬頭之間,又是晚上,李慈再度召集所有人員進行案件討論。
在確認為隨機殺人案後,每天晚上都會總結走訪調查來的資訊。
像這樣的會議,他們已經不知道開過多少個。
“這起案件到現在已經過去一週,目前我們所掌握的線索,只知道這是一樁隨機殺人案,廢話也不多說,有沒有查到新的線索”
李慈環顧一週,中氣十足的聲音足以讓所有人聽見。
“李隊,我這裡今天調查到一個情況,不知道跟這起案件有沒有關聯”小陳起身說道。
“你先說出來,我們這麼多人一起討論討論”
“是這樣的,我這邊從這起案件開始,一直在挨個排查女受害人的朋友圈及社交好友,有人喜歡經常換頭像和改暱稱,也給我們的調查工作增加一部分難度”小陳說“這個情況是剛剛排查到的,還沒來得及確認,就接到李隊的開會通知,現在,我把情況給大家說一下,何花的社交好友裡,有一個喜歡虐殺小動物的男人,以前在朋友圈裡釋出過虐Ⅰ殺老鼠以及野貓的圖片,而這段時間並沒有釋出類似的圖片,那照片,我看過,感覺相當變態”
小陳說完,調出幾張圖片,上面是被捅穿身體的老鼠,被割掉尾巴的野貓,以及一些圖片。
喜愛貓貓狗狗的偵察員大罵這人變態,殘忍。
瞬間,會議室裡猶如菜市場一般嘈雜。
“啪”
“安靜”
大喊聲伴隨著拍桌子的聲音響起。
見到李慈鐵青的臉,會議室裡瞬間鴉雀無聲。
“喜歡虐殺小動物的人,本就是心理扭曲變態,他們先在虐殺小動物中獲取到生理上的滿足感,最後為獲得更大的生理滿足,很可能把目光放在人身上”李慈說道“小陳這個線索值得去調查一下,除開這條線索,還有其他的嗎?”
看著面面相覷的偵察員,李慈宣佈會議結束。
片刻後,一份資料被查詢出來送進辦公室。
“宋羌青,32歲,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