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大人物正是盧象升,此時的他已升任右副都御史,接替唐暉前往巡撫湖廣,而在不久的將來他便會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官職不可謂不大,而他此行的目的除了前去上任的時候路過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那就是視察鳳陽防務。
根據史書記載,自從鳳陽淪陷之後,農民軍便在山西、河南、陝西這一大片區域來回折騰,為了徹底撲滅農民軍,崇禎天子下了六月滅賊的嚴旨。
他一面“諭中外刷國恥,盡心殺賊”,一面調洪承疇所統陝西兵出關,同中原各省官軍夾剿。
經過一番緊張的調兵遣將,明政府終於拼湊了邊、腹官兵七萬有餘。發京、省、帑金一百多萬兩充作軍餉,並且立下限期,規定六個月內把農民起義全部蕩平。
鑑於陝西官軍出潼關進入中原,起義軍“遂由潼關、內(鄉)、淅(川)諸路盡數歸秦。”這時的陝西“殘破已極,災荒異常”已經被禍害到了千里無人煙,人民易子而食的地步,農民們求生無望。
當大隊起義軍入秦後,饑民“從賊者如歸市”,聽說起義軍到來天下雲集響應,沒幾日參加起義軍人數就達到了驚人的二百萬人以上。
四月間,洪承疇所領官軍剛到河南汝州,就得到了起義軍大舉入秦的訊息。
他撲了個空,只好同部將賀人龍、劉成功又拉起隊伍趕回陝西,同時調總兵曹文詔由湖廣移駐陝西商洛、興安地區,扼守起義軍出入河南、湖廣的通道。
就當時的形勢而言,起義軍主力集中於陝西,洪承疇部官軍的力量是比較單薄的。然而,洪承疇迫於“六月滅賊”的嚴旨,只有硬著頭皮命令所部將領狠命追剿。
崇禎八年六月,李自成部圍攻甘肅寧州,明副總兵艾萬年、劉成功、柳國鎮、遊擊王錫命奉命引兵三千往援,雙方交戰於寧州襄樂鎮。官軍支援不住,被迫撤退,行至巴家寨時起義軍伏兵四起,把官軍包圍得嚴嚴實實。
艾萬年、柳國鎮均被擊斃,部卒被殲滅一千多人。劉成功、王錫命身負重傷,領著殘兵敗卒突圍逃走。
艾萬年、柳國鎮兵敗身死的訊息傳到曹文詔耳朵裡,這個農民軍的死敵瞋目大罵,拔刀砍地,向洪承疇請求讓他出馬同起義軍決一死戰。
承疇喜曰:“非將軍不足為此。顧吾兵已分,無可策應者。將軍行,吾將由涇陽趨淳化,以為將軍後勁。”
曹文詔驕橫地帶著三千部卒向甘肅進發,在真寧(今正寧)縣境的湫頭鎮同起義軍相遇。
起義軍看準了這個曹文詔輕敵寡謀的特點,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伏數萬騎,四起合圍,飛矢蝟集。
曹文詔陷入重圍,自知無法脫身,拔刀自刎而死。洪承疇得到報告以後,仰天慟哭,追悔不已。
在明末官軍中,曹文詔歷來以“敢鬥”著名,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
史載,“諸將在陣,於脅從者縱令逃去,文詔必盡殺,無一存者。其侄(曹變蛟)亦然。”
李自成等部起義軍在陝西連續取得重大勝利,給明總督洪承疇所部官軍以沉重的打擊。
可是,當時陝西由於天災人禍,到處一片蕭條。起義軍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尋找口糧自然很不容易。所以,從這年秋天起,除了李自成等部為數不多的幾支義軍仍留陝西外,闖王高迎祥、老回回馬守應、八大王張獻忠、一字王、撞天王等部幾十萬人又東出潼關,進入河南。
史籍記載:義軍“大隊東行,塵埃漲天,闊四十里,絡繹百里,老弱居中,精騎在外。”明總兵左良玉、祖寬兩軍相隔七十里,“遙望山頭,不敢邀擊。”
在農民軍力量迅速增長的形勢下,明廷眼看總督五省軍務的洪承疇連陝西一隅之地也窮於應付,現在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