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說的水錘我們已經建得差不多了,再過幾天就能投入使用。”巴爾多興奮的道,顯然對水錘也十分期盼,畢竟那可是自動化裝置啊,比起人力來自然要強得多。
從兵工廠出來,林東帶著侍衛們朝安置災民的村子走去,經過這段時間的不斷開發,那些荒蕪的土地都被開墾了出來。
同時在李鑫的帶領下,這片區域的水渠開鑿也都已完工,現在只等天氣轉暖發了春雨可以開始播種。
眾人見林東過來,都十分熱情,他們還清楚記得自己離開鳳陽時的情景,那時候他們孤苦無依,生活沒有了任何希望,沒想到跟著林東來到海州不到幾個月,連田地都有了,只要勤勤懇懇的勞作,再過幾個月地裡的莊家便有了收成,那時候一家老小的生計便能得到解決。更重要的是在這裡孩子還能得到免費教育,他們都把林東當做自己的恩人,對他自然也十分熱情。
“將軍,您來了?”李鑫遠遠看到林東,慌忙迎了上來道。
“李師傅,你太客氣了,百姓能安居樂業你當記首功啊。”林東客氣的道,對於李鑫他是打心底感謝,當初要不是他,光是修建這些水利就要多花費不少精力和財力。
“不敢,將軍,我聽說你弄回來一種新的作物,準備廣泛種植對麼?”李鑫轉移了話題問道。
“不錯,這種作物名叫番薯,也叫紅薯,是我們安東軍以後重要的糧食作物,必須在東海中所轄區廣泛推廣。”
“哦,將軍怎麼知道這種作物適合這裡的環境?”李鑫疑惑的道,據他所知這種名叫番薯的東西以前並未出現過,那將軍又怎麼知道這些作物能在這裡種植的呢?
“李鑫,我知道你的顧慮,可我安東軍已經沒那麼多時間等待了,此事你但且放心,這種番薯生命力極強,只要有點土地便能生長,就算是普通的荒地也無所謂的。”
“要是如此的話就好辦了,我建議水田還是以種植常規作物為主,那些新開發出來的旱地則用來種植紅薯,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你這個方案不錯,況且今年由於糧種問題一下子也無法大規模種植,今年你可以先開墾一些荒地種植,要是收成好明年再擴大規模也不遲。”
以林東對紅薯的瞭解,就算在東海中所轄區都種上番薯也不會出什麼岔子,因為這是後世經過實踐的作物,那時候華夏到處都種有紅薯,可很少有不能種植的地方。
難就難在糧種之上,雖然番薯的藤蔓也可以作為種子,可也遠遠滿足不了這麼大規模的種植。
好在自己還有時間繼續發展,畢竟上次從鳳陽帶回來的糧食至少還足夠他吃上一年,到了明年大量紅薯種植下去,到了秋收的時候便不必再為糧食擔憂了。
作為一個明朝人,李鑫自然不知道這些,他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準備先試驗一番之後再進行推廣也不遲。
對於李鑫的鑽研精神林東十分佩服,因此也沒有打擊他的積極性,按照他的建議實施。
事了之後林東還對李鑫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夠抽空去觀瀾書院講學。
這讓李鑫大為震驚,忐忑的道:“將軍,我乃一介流民,除了對開鑿水渠有些研究,其他的一無所知,這教學的事情,恐怕難以勝任。”
“你放心,以你這樣的技術,別說當老師了,就算是當專家都沒問題了。”
“專家?”李鑫一呆,自己似乎從未聽過,當即問道:“專家又是什麼?”
“這麼跟你說吧,所謂的專家就是專門研究某一領域或者某一方面的人才。”
“原來如此。”李鑫點了點頭道:“既然將軍如此看重,李鑫願意效勞。”
離開了村子,林東又去朐山縣城轉了一圈,這一轉不要緊,他發現朐山縣城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