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我只要三種,其一馬上功夫好的騎兵,其二身體強壯的步兵,其三馬上功夫好人又精明幹練的斥候。至於身體瘦弱矮小的全部給我編進輜重營,兵貴精不貴多的道理你應該比我清楚,看你那些手下就知道你的治軍之法,不過你可以看看我的治軍之法。”
比起其他的穿越者,鳥絲有著天大的優勢,首先身份上雖然不上不下,但是卻是一方的土皇帝,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崛起的資本卻很是厚實,別的不說,就那一倉庫的軍械和上百人的匠人團隊,這就是一方勢力崛起的最大依仗。
事實上下面集結的速度比之趙羽預計的速度更快,或許是幾十年下來預防寇邊的次數很多的緣故,所有被集結起來的流民們都知道要幹什麼,對於劫掠的草原人,他們不管是什麼種族的,被抓去之後只有一個後果,那就是永不翻身的奴隸,這一點他們都十分清楚,所以說兩千多人之中除了老弱婦孺和比較有勢力的幾位富戶,其他所有青壯都已經被集結到校場上了,大家也都清楚要幹啥,無非是稍加訓練之後幫忙守城,這也是陽方軍鎮雖然只有二百多戰兵卻能守住這麼個大軍鎮的主要原因,地方不大,只要人數上伍佰人,基本上對面來幾萬人都很難攻下軍鎮,但是養活伍佰戰兵的生存成本比之不足三百人可不是大了一倍那麼簡單。因為附近土地的承受能力最大的極限也就是隻能養活三百戰兵加上多一倍的家屬了,頂天一千人也就是極限,這還是加上後方不斷支援軍糧的結果,如果真弄出伍佰戰兵,那麼家屬和戰兵加一起人數絕對會突破一千五百人甚至兩千人,短時間還能堅持,時間長了以山中的出產,所有人都得捱餓。但是戰鬥需要那麼多人手,怎麼辦?只能從流民之中想辦法了,流民其實是個大染缸,也是個最強的淘汰機制,但凡瘦弱的人已經不是餓死就是被人吃了,並且這些流民之中老弱都很少,大部分都是些強壯的漢子和健壯的婦人,稍微適應能力差一些的人早就被關外的惡劣環境所淘汰。
如此一來,超出趙羽想象的事情發生了,他怎麼也沒想到,兩千多人的流民,竟然湊出了一千多人的青壯,並且其中一大半人還是自備戰馬的騎兵部隊,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漢人牧民,至於為什麼,吳蒙給趙羽解釋是這樣的。
草原人劫掠時基本不會出現十萬大軍那種情況,一般最多也就是一兩萬人的極限,並且一兩萬人都是極少的,大多時候隔個三兩年的劫掠都是五千到一萬人之間。而他們劫掠的物件不僅僅限於關內的種田人,其實他們最喜歡劫掠的還是那些放牧的漢人,主要是因為劫掠他們,牛羊直接就是最好的硬資產,而漢人牧民被弄成奴隸之後,也是最好的放牧奴隸,比之啥都不會只會的種田的漢人,要好馴化的多。所以,每次劫掠,跑的最快的就是那些漢人牧民,而漢人牧民對於草原牧民又有很大優勢,那就交易優勢,他們稍微一化妝就能進關買賣東西,產出的東西銷售價格比純草原牧民高出不止一倍,而他們買所需的東西時,由於是漢人的緣故,漢人商家也很少會漫天要價,所以生活成本又比之草原牧民要低得多。這樣一來漢人牧民的發展速度要比草原牧民快的多,但是呢,武力值上和數量上兩者完全是兩個級別,註定了漢人牧民只能是被劫掠的物件,好在陽方軍鎮附近,有這麼個庇護所,方圓幾百裡的漢人牧民大都知道這麼個地方,一到風雪災年,他們第一個想到就是這裡。而經過十幾年的磨合,陽方軍鎮對於這些漢人牧民也用的相當順手,跟純草原人的羅圈腿不一樣,漢人牧民們騎術雖然沒那麼出色,但是下馬之後稍微一整隊就是很好的步兵,上馬以後又是不錯的騎兵,硬仗不好打,但是順風仗這些人打著卻非常順手。
陽方口往北三里之內還是堅硬的平地,再往北那可就是黑水澤了,所以預警線就佈置在其沿線。
騎兵步兵比例嚴重失衡,不過趙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