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都會猶豫,在國內兩所最頂尖的大學之間,到底應該作何選擇。

但兩所學校只是看似差不多而已。一旦瞭解就會發現,自已適合哪裡,其實一目瞭然。

早在來之前,甚至早在剛剛高考完的時候,蕭凌衝就已經瞭解過這些必要資訊了。所以,他才能在招生辦打來電話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對對方期待的那個選擇給出第一時間的答覆。

雖然兩所大學在校園面積、環境景色、建築風格、食宿條件、學術氛圍、專業強項、性別比例、圖書館藏書量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奇怪的是,這所有的區別,竟然都各自形成了渾然天成的內部統一,擬人化地講,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氣質。

其中,歷史更為悠久的那一所,就如一位有著古典美的世外仙姝;每當人們看到她舉手投足間所流露的優雅和不施粉黛卻如清水芙蓉一般的面龐時,總是免不了想當然地認為,她是一個詩人;可事實上,她卻是一個對事物天然運轉的邏輯極為敏感的思考者,一個理想主義的信徒,一個精神領域的探險家。她不僅是浪漫的,更是嚴謹的;她所追逐的,總是並非眼前的,而是遙遠的,縹緲的,抽象的。她真摯的靈魂和濃厚的文化氣質,恰是累世智慧的經久沉澱。

而面積更為寬廣的那一所,則像一位務實的專家。他不僅對自已有很高的要求,而且看待事物的眼光也總是更加地實際。肉眼可見的一切,他都力求把它打造完美,不論是健康的身體還是強壯的體魄,不論是工整的排列還是體面的裝束,都是他現代化高質量生活的組成部分。他總是雷厲風行,步履生風;他是嚴謹的,高效的;他是勤奮的,自律的;他是上進的,永不停歇的;他是從來不多說一句廢話而只管解決實際問題的。

古人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恰適合用於形容二者各自的角色。

最開始,蕭凌衝驚喜地發現,前者的風格與自已是完全契合的;而後來,他更意識到一個問題,不僅他懶於體育鍛煉,就連“校園面積”這一看似越大越好的引數,都有更高的機率會提前自已起床的時間。雖然希望早上可以晚起一會兒、多睡一會兒,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但對蕭凌衝來說,這一點真正的重要性其實在於,他早上本來就起不來……

距離選校的規劃,早已過去了幾個月。現在是軍訓的階段。

一旦進入集體,就算是蕭凌衝,也無意識地、不由自主地被推著走。他也沒想過,本來高中都是一個人吃飯的自已,最近怎麼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四個人一起吃飯。

他不怎麼說話,有時候留心著他們的話題,一旦發現談到“你是哪兒的人”、“你們高中怎樣怎樣”、“參加競賽得過什麼獎”之類的話題,就悄無聲息地藉故離開,以免不小心碰上恰好在一個城市的同學對他不從重點高中畢業的詫異詢問。他感覺自已就像是生活在暗無天日蛛網叢生溼地裡的那一朵蘑菇,總是有著無數見不得天日的秘密需要在人前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