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裡的時候,蕭凌衝問那少女,能不能在夢裡調取高中的學習內容。

可結果還是要他醒來的時候先把書的電子版下載好,然後再讓那玉石接收過去。

原本呢,初中的書他沒有,但高中的書他是有的,用不著下載。可現在,反而還多了一道工序。

完成資訊儲備後,蕭凌衝翻開高中物理,先把目錄抄了一遍在筆記本上。

說是抄,其實也不純粹是抄。他一邊抄,一邊在心裡把目錄思考了一遍,比對著章節內容主旨間的區別與聯絡,也心想著這學習的次序與路徑。有些目錄裡的標題,他覺得不能以一種歸納性的視角描述章節內容的,或者標題不能反映章節間內在關聯的,便自行歸納。寫在本子上的目錄,與書上的目錄,幾乎已經完全不同了。以至於用這種方式去思考,僅僅是看目錄,他甚至就已經可以提出幾個零星的問題了——比如,功和能是什麼關係?

抄完目錄,他發現,初中的時候,每學期學的內容,有一種“博而不精”的傾向,所學知識分佈在不同的領域;而高中物理的學習內容,則每個學期往往都有相對固定的專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專注性的深化。

不管怎麼說,蕭凌衝發現,如果不看目錄,當真是囫圇吞棗學了半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不知道自己學了些什麼。

看過目錄,心裡有了底,蕭凌衝開始瀏覽正文。沒多久,他發現高中所學的“速度”和初中所學的“速度”並不是同一個定義,一時有些迷糊,便又把初中的物理調出來檢索。而這一檢索,倒又把他的注意力引向了之前沒有注意過的細節上。

書裡說,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

這就有意思了。因為雖然這麼講,是理所當然的;可“簡單”兩個字,卻不禁讓人和“常見”聯絡在一起。可日常生活中,細想起來,實在是很難見到勻速直線運動。這倒和之前看初中化學時的讀後感“生活中的物質常常並不是單純的,而是複雜的”異曲同工了。可當初卻覺得這不學也會的東西是那麼簡單,根本就沒想過這麼多,如今看來只未免自大。學了半天的勻速直線運動,壓根兒都忘了初中學的速度公式算的是平均速度,和生活中行車的真實速度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就連高中學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也只是比勻速直線運動複雜了那麼一丟丟而已,說到底還是種太理想化的情況。

重新審視這高中開頭所謂最簡單的部分,蕭凌衝看著書上勻變速運動的公式——v=v0+at、x=v0t+(at2/2)、v2-v02=2ax,以前總覺得是一張試卷上好不容易會做的為數不多幾道之一;可現在卻覺得,即便對它產生的原因有一個大致通順的理解,也依舊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在看到公式的時候不能夠聯想起那個曾經親自推導的過程,只會導致在題目的情景中要巢狀相對應的公式時由於過於生搬硬套而增加思考步驟、延緩解題速度、降低對題目那種源於內在的胸有成竹和把握。

再往後,他發現,那個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試卷中跳出來的陌生概念——重心,原來早就在課本中給過明確的定義——以一種正式的方式。但他卻還納悶什麼時候學過這些。他覺得很可笑,他連書都沒有看過,自己卻還不知不覺,還質疑自己是不是太笨了,怎麼什麼都不會。

出於過往對考題的下意識恐懼,他把這個概念的定義以一種重視的態度在筆記本上抄了一遍。而這麼一抄,仔細揣摩語言間的微妙,他才發現,原來他以前一直把重心當做一個真實存在的東西;但剛剛瀏覽過“質點”和“剛體”的他,以一種敏銳的嗅覺意識到,“重心”只是一種等價後的概念,本質上不是真實存在的。之前對於這個概念的恐懼,一下子煙消雲散了。而剛剛瀏覽到“質點”的時候,他還不以為意,覺得太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