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倉前集合!”

“糧倉前集合!”

“衙門來人了!有好事兒!發種子了!”

“糧倉前集合!衙門來人發高產種子了!”

年過了,二月份了,溫度回溫了一些,但還是冷。

文先生那裡上十天休一天,今天正好休息,路禾便圍著被子在床上攤著。

聽見外面少年扯著公鴨嗓的叫喊,一個激靈就坐了起來。

主要是太難聽。

等聽到高產倆字的時候,就直接跳下了床。

她對糧食的產量其實沒啥概念,之前只是覺得這產量太低,但也沒個具體數值。

後來有了手機上網查了查各種作物的畝產,發現現在的水稻麥子各種穀物已經不是說低產就能描述的了。

雜交水稻畝產一千斤至一千二百斤,玉米畝產一千五到兩千二百斤,而現在水稻畝產才能達到三石左右,還是豐收。

據她計算,這個時代一石似乎是一百斤,這得差幾倍?

而高產的種子能有啥?

經過各種穿越小說的查毒,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土豆和地瓜,反正總不可能搞出來雜交水稻。

水稻不能增收,有土豆也成,她真吃夠了沒了白菜只有大蘿蔔的日子。

還有地瓜,香香甜甜軟軟糯糯。

想一想口水差點流出來,穿上厚衣服,路禾也打算跟著去領種子。

上次發玉米的時候她還小,熱鬧沒湊上,這次一定要湊。

出門前想了想,把自已的那一百零一文錢也帶上了,其實上次不止發了玉米種子,還有新傳過來的蔬菜種子。

不像玉米種子是免費發的,需要用錢買,於是就沒有人要。

這次可能也會有,如果有的話,家裡人不買,她可以用自已的錢買一些,豐富一下家裡的蔬菜種類。

院門沒改地方,還是原來的位置,所以距離路禾房間較遠,等她走到那半邊院子的時候,路爺爺、路奶奶和張桂都已經出門了。

她連忙跑了幾步在關門前趕上:“娘、娘,等等!我也去。”

張桂關門的手一頓,等她一會兒。

發的種子有多少不一定,但根據經驗,幾斤到幾十斤都有可能,去的話就儘量都去,萬一發的多,一來一回還要叫人,豈不麻煩。

不過家裡現在也就這三個大人是勞動力。

路平路正年後又去縣城做工了,路清自然是接著讀書,除了月末那兩天,根本不會在家。

值得一提的就是李蘭,她剛生產完半個月,還坐著月子呢!屋都出不了。

這胎生的還是男孩兒,路正又多了一個大兒子,路家又多了一個大孫子。

小傢伙叫路安堂,出生半個月,路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村裡中心位置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糧庫,糧庫門前是一個大操場,每年稅收都是在這裡排隊。有什麼需要集體的活動也都是在這裡集合。

幾人到的時候已經去了不少人家,畢竟也沒幾個比他們家住的距離這裡更遠的了。

糧庫大門開著,能看見裡面停了幾輛車,車板上摞的麻袋,估計就是要免費發放的種子。

很快人就聚集的差不多了,最前面的村長和穿著官服的人交涉了幾句,最後由村長開口。

“各位鄉親靜一靜!聽我說!”

一個傳一個,場地安靜下來。

村長再次開口:“咱們祁國引入了新作物,已經在其他地方種植培育了幾年,產量穩定,畝產平均一千五百斤到兩千五百斤!現在終於傳到了咱們這裡。一種是馬鈴薯、一種是紅薯,每家可以各領五十斤種子!地裡種家裡種都行!”

“另外還有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