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謝凌川要養豬了。
雞現在情況很好,鴨子可以放魚塘裡或者河邊草地放養。死了的小魚小蝦自然拿去餵鴨子了。
因為養殖事業順順利利,所以一向謹慎的謝凌川也有點飄。
他用挖魚塘的泥打泥磚。然後用泥磚建豬圈。
打泥磚是手工操作,用牛踩耙泥,用糞箕擔泥,再用手工在木模上一個一個打磚,每打一個泥磚後用水來清洗木模的水。
先是把挖魚塘的泥挑到一個稍微比其他地方低些的的土坑裡。
然後卸下於該坑中,放水澆灌,用牛踩耙後加上一些碎禾草或者類似結構的雜草,再凝固約7天時間,形成了類似砌牆的泥漿。
這個時候就可打泥磚了。
在平整的地面上,放上木模,把泥漿倒入木模中,赤腳踩實,用手抹平,再把木模提出來,就做成了一個泥磚。
要晾曬四五天才成為成品泥磚。每打完一個磚,都要用禾草刷子沾上水刷洗木模,為的是不讓木模扯上泥漿,影響下一個泥磚的質量。
趁著泥磚晾曬的時候,要抓小豬,正好經常送菜的父子兩個說村裡有小豬,可以去抓。
相比起謝凌川,麻山與他們更熟悉,村裡不少人拿東西來攤子這裡換過東西。
父子倆與麻山幾個人商量什麼時候去村子。
“小豬要斷奶最好,村裡還有兩家也有斷奶的豬崽。”
“倒是不錯,我們上次走水了,東西都被毀得徹底,手裡只有最近打獵和去山裡採摘的東西。”
“我們能看看是什麼嗎?”
“可以,現在去嗎?”
“明天吧,我和孩子回家問問他們意思。”
“也好,先謝過你們了。”
豬崽的事情落實好以後,大家就要把養豬的場地弄妥,其實他們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
主要是把地點確定以後平整土地。這些地面和平原不一樣,要經過三道程式,第一步清除地面上的植物,第二步把凸的泥土填充到凹的地方去。進過前面兩步其實已經差不多了,第三步是要用生石灰消殺。
弄完這些,就要開始製作泥磚。之前放水泡泥。泥土已經被泡得夠軟了。泥磚模子也製作完畢。
寨裡的牛也被拉來踩泥,孩子們特許不用學習,在旁邊觀看。
打泥磚說起來很簡單,幹起來還是有很多技巧的,正好也能讓孩子參與和學習。
整理土地的時候處理過的草可以加進泥裡作為泥磚的筋骨,增加韌性和強度。
被牛的蹄子深深踏進泥裡,化為筋骨。乾草一把把地加入泥裡,泥裡的乾草比例也是有講究。
乾草太少韌性不夠,乾草加太多也不行,所以需要逐步實驗。
泥磚打好以後還要晾乾,如果放大太陽曬,幹得太快很容易裂開。為此必須要在通風涼爽的地方晾乾。經過大家多日努力,一個堅固而寬敞的豬欄終於建成了。
然而,僅僅有豬欄還不夠,要有豬崽。之前他們就提前打好招呼,幾個人早早裝上牛車,等著父子兩個。
“你們來了,上車走。”麻山看到兩人招呼他們上牛車。
“連籠子也帶了?”老人看到車上幾個裝豬崽的籠子,很是驚訝。
“我們是買豬崽的,不帶籠子才奇怪。”
“你們坐好,走了。”師從江佐的趕牛車技術非常優秀,趕的車速度快又穩當。
“前面一棵大榕樹便是了。”
榕樹是一種神奇的植物,因為有氣根的存在,所以氣根能幫助吸收營養,還能支撐起大樹。氣生根發達的榕樹根往往周著在樹幹或石壁上,有時乾脆懸垂在空氣中,一方面幫助呼吸。另一方面則吸收空氣中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