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幫不上忙啊!

可能還會變成累贅!

三人來到茶棚坐下,穿著粗布麻衣的老茶倌上前問道:“幾位客觀,要來點什麼?”

拾命子道長問道:“那,老茶倌你這裡都有些什麼茶啊?”

老茶倌回道:“回這位客觀,老倌我這裡都是一些粗茶。

都是一些自己摘自己炒的粗茶。”

看著老倌滿是皺紋的臉,神情滿是不好意思。

可能是因為自己等人的穿著,看上去都不是一般人能穿,

非富即貴的樣子。

所以才會這樣的吧。

“沒事,老茶倌,粗茶更好,你就隨便上就可以了。”拾命子道長說道。

的確!

粗茶淡飯什麼的在道觀都吃慣了。

而且,在道觀時,茶葉也是拾命子自己摘自己炒的。

就是那棵悟道樹,葉子是可以當做茶的。

看著老茶倌,拾命子道長有些感慨!

老茶倌拿著茶具等東西走了過來,說道:“諸位客觀,現場泡的茶更好!”

然後開始:擺具,將茶具一一擺好,茶壺與茶盅並排置於茶盤之上,聞香杯與品茗杯一一對應,並列而立。裝有開水的茶壺置於左手邊。(兩個茶壺)

下一步賞茶,用茶匙將茶葉輕輕撥入茶荷內,供客人欣賞。

然後溫壺,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茶盅。用左手拿起裝有開水的茶壺,注滿茶壺,接著右手拿壺,注入茶盅。

接著就是溫杯,將茶盅內的熱水分別注入聞香杯中,用茶夾夾住聞香杯,旋轉360度後,將聞香杯中的熱水倒入品茗杯。同樣用茶夾夾住品茗杯,旋轉360度後,杯中水倒入滌方或茶盤。

然後投茶,將茶荷的圓口對準壺口,用茶匙輕撥茶葉入壺。投茶量為12至23壺。

接著的是洗茶,左手執裝有開水的茶壺,將100攝氏度的沸水高衝入壺。蓋上壺蓋,淋去浮沫。立即將茶湯注入茶盅,分於各聞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於聞香。

然後高衝,執裝有開水的茶壺高衝沸水入壺,使茶葉在壺中儘量翻騰。第一泡時間為1分鐘,1分鐘後,將茶湯注入茶盅,分到各聞香杯中。

然後奉茶,聞香杯與品茗杯同置於杯託內,雙手端起杯託,送至客人面前,請客人品嚐。

然後聞香,先聞杯中茶湯之香,然後將茶湯置於品茗杯內,聞杯中的餘香。

最後品茗時,聞香之後可以觀色品茗。品茗時分三口進行,從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細微的差異,需細細品,才能有所體會。

老茶倌放下手後說道:“幾位客觀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類推,每沖泡一次,沖泡的時間也要相對增加。優質烏龍茶內質好,如果沖泡手法得當,可以沖泡幾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自第二次沖泡起,可直接將茶分至幾位客人觀面前的聞香杯中,然後重複聞香、觀色、品茗、沖泡的過程。(泡茶應該就這麼多步驟了,可能還缺一些,作者有茶沒茶具,好難!)”

說完就轉身忙自己的事去了!

拾命子道長喊住老茶倌:“等等,老茶倌,我跟你打聽個事兒?”

老茶倌停下腳步回頭說道。:“客觀你問吧!”

“是這樣的,最近你們這裡有沒怪事發生,或者是有沒有誰病了?”拾命子道長問道。

“這個…”老茶倌有些猶豫。

葉莫問和林莫名拿起茶杯直接大口喝了。

跟喝水似的!

茶是這樣喝的嗎?

“老茶倌但說無妨,貧道